1.开门见山法
这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开讲方法,揭示课题后,单刀直入,由题及文。例如,揭示《草原》后,老师就讲: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访问内蒙古时写的一篇访问记,学习这一课我们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如何掌握事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变化的特点,把文章写得又生动又具体。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已了解了课文的梗概,有助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2.介绍作者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语形式。通过介绍作者,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文学常识,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作者的经历较为复杂,我们介绍时就不能长篇大论地笼统叙述,而应该突出一两点能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的东西。如介绍《回延安》的作者贺敬之,可以突出他步行千里赴延安,延安把他培养成人,使作者爱党、爱延安人民的一片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可突出他小时候家境贫寒,连纸笔都买不起,他就在母亲的教导下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经过刻苦努力,后来他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此教育学生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3.设置疑问法
疑,往往能使人感到“奇”,奇有时也会觉得“新鲜”。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课题特点,故意设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兴趣。例如,教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教师先设“疑”:“同学们,你们到过老师或者父母亲工作的办公室吗?办公室里都有些什么?发现这些办公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然后揭题:世界上就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特别的办公室,它叫做“绿色的办公室”。这样巧设疑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强烈的求知欲。
4.激情法
通过看图、看物、语言激发等形式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使之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如学习《长城》时,教师指导学生观看长城的教学挂图,讲解长城的雄伟建筑,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激起了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这样导入新课自然、和谐,学生爱学。
5.概括叙述法
概括叙述法,即对课文内容或时代背景等作扼要说明,使学生了解轮廓。用语必须简明、准确,具有统摄性。例如教学《长城》的导语:长城始建于公元前657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整修连贯起来,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北傍阴山的城防,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此后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长城东到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余里。长城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因此,它吸引着许多中外的旅游者,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看图学文——《长城》,就向我们具体介绍了长城。
6.描摹景物法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在一个季节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热闹。这些花有的红得像火,有的粉红像云霞,有的洁白像雪花,花里带着香甜的气息,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是什么季节呀?”“是春季。”“春天里还有哪些景象吗?”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印证课文。当然这里也运用了另一种导语方式:提问式。
7.提问法
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一个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作用。如自读课文《榆钱饭》,可先让学生预习,利用工具书消灭生字词,然后用一节课分析总结课文。导语可先简略介绍作者刘绍棠,然后问:“什么是榆钱饭,作者想吃榆钱饭吗?”这些学生都能根据课文很快答出。然后问:“是榆钱饭好吃,还是大米饭好吃?请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答案是大米饭好吃,榆钱饭不好吃。理由有:一、在没有大米饭吃的时候才吃榆钱饭;二、作者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哄饱了肚子”、“忆苦思甜”、“打打油腻”。因此,后来作者吃不到榆钱饭是好事,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好、有实效。这样既疏通了课文,又明确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