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
2.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本课用第一人称记叙的写作特点。通过人物的表现以及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
2.学习从人物的表现及周围环境中了解人物的内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我的战友邱少云
2.简介邱少云及作者情况:
邱少云是四川铜梁县人,1931年生,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战场攻夺“391”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本文作者是李元兴同志,他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他亲眼看到邱少云壮烈牺牲的经过。本文是作者对当时情况的回忆。课文中“我”,即是李元兴同志。
3.思考:
从本文的题目看,既有“我”,又有“我的战友”,那么,是写“我”呢?还是写“我的战友”?是以写“我”为主呢?还是以写“我的战友”为主?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认真学习课文,认真思考。
二、检查预习。
说一说邱少云最突出的事迹。
三、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自读自学课文。
(一)齐读第1段。
这一段只有两句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一句是个比喻句,写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阵地,对我军十分不利。第二句交代了我军作战的目的、方法和时间。这两句是因果关系,“揳入”和“拔掉”这两个词突出地反映了这种关系。)
(二)学习第2段课文。
①说出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主要写我军隐蔽的情况。)
3.小结第2段课文:
这段课文对战士们执行伪装潜伏任务的情况写得比较详细,这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这样写也为后面情况的发展做了铺垫。
(三)学习第3段课文。
1.在书上画出描写邱少云当时处境的语句。你能用四个字概括吗?
(烈火烧身)
2.指名读第6小节。
(1)邱少云同志当时是怎样想的?
(2)作者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没有那样做?
(当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时候,他只要打个滚就会把火压灭,“我”只要扯掉他身上的棉衣,就能把火熄灭。但是他们为了整个班不受损失,整个作战计划不受影响,都没有这样做。)
3.学生默读第7小节,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分小组讨论。
(1)这一小节中的“我”指的是谁?“我”在这一小节中连续出现几次?
(2)“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指的是谁?
(既指邱少云,又指“我”。意思是说:邱少云被烈火烧身,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眼睁睁地看着亲密的战友被烈火烧着,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3)“担心”是不放心吗?
(“担心”在这里不是不放心。人的忍受能力有个极限,当痛苦超过忍受能力的极限时,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跳起来,或叫起来。作者的“担心”正说明邱少云用顽强的意志忍受着极端痛苦的煎熬,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战友的关心和爱护。)
(4)“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我忍不住不看……”为什么?
(“不敢……看”在这里不是害怕看,而是不忍看的意思。“忍不住不看”是非要看不可,表现作者对战友的安危无限牵挂,对战友的深厚感情,被邱少云崇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
4.指名读第8小节。
(1)作者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叫起来,邱少云是怎样表现的?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才”字在这里表示时间太长了。邱少云同志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以惊人的力量严格遵守纪律,完成了潜伏任务。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邱少云不愧为伟大的战士。)
(3)什么力量能使邱少云做到“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而一动不动?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齐读第9小节。
(1)概括本小节的主要内容。
(战斗胜利结束。)
(2)这篇课文为什么把时间写在最后?
(课文把时间写在最后表现了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也使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考试大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