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欣赏其写作特点,从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写作特点、作者风格等方面,对两篇短文进行鉴赏。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从文题入手,凭语感揣摩“敬畏”的内涵.比较“敬畏”与“热爱”的内涵,试找出二者
之间的联系,对两篇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说说哪个标题对你更有吸引力,为什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敬畏生命》。
要求同学:标记出能与你产生共鸣的语句或是暂时不理解的语句。
2.讨论《敬提生命》的内容和大意。
①说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最好能说说为什么。
②说说你暂时不理解的句子,提交集体讨论.
可以组织全班对下列语句中带点的词进行揣摩,领会疑难句的,含义。
A.“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一一虽然是植物的。”(“生命”在这里不仅指生命传递的形式,更指生命的内涵,或理解为生命的意义。)
D.“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考试大/收集/(因为树不分昼夜的飘絮飞种,而最后可能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所以说生命的形成是牦费了巨大成本,因而是“豪华”奢侈”的。)
C.“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弓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土地”比喻作者的心田,即“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敬畏”在文中是敬重、不敢轻视的意思。这个句子含蓄地写了由树木飞絮飘种所得到的人生感悟。)
3.朗读课文《热爱生命》。
要求标记出最能体现作者热爱生命的语句和暂时不理解的语句。
1.讨论《热爱生命》。
①作者是怎样看待生命的?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②品味下列语句。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为好好享受丁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第二课时
三、回顾课文内容。
男、女同学分别集体朗读《短文两篇》。
思考:两位作者对待生命的看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最好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你更喜欢哪篇文章,为什么?
四、比较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1.讨论相同处。
“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都有珍重生命的意思。
两篇文章都谈到了生命值得珍重的理由。《敬畏生命》认为大自然传递生命的壮举是“惊心动魄”的,生命是“豪华”、“奢侈”的,’因而是可贵的,弥足珍惜。《热爱生命》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因而值得“热爱”。
对于生命的本质,两篇文章的观点相近。/考试大/收集/《敬畏生命》的作者之所以“震撼”于飞絮飘种的情形,是因为她被大自然传递生命的无私、执著、不求回报所感动,由此第一次发现了生命的本质。《热爱生命》的作者也认为“生之本质在于死”,有生有死,生命才得以延续,因此“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两位作家都表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敬畏生命”有不敢轻慢的意思,可以推断作者不会随便打发日‘子,游戏人生。《热爱生命》的作者更是积极进取,“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2.比较不同之处。
①“你更喜欢哪篇,为什么?”这是—个开放性话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谈。讨论中自然会接触到两篇文章的不同处,
《敬畏生命》侧重于对生命的认识;《热爱生命》侧重于对生命的“利用”。《敬畏生命》是文章的结论,《热爱生命》是文章议论的前提。
②哪篇文章对我们更有启迪?为什么?
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如: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轻视生命6)现象?你怎样看待“享受生活”的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度过“令人不快的时候”?你有没有“细细品尝”“生活乐趣”的习惯?你认为热爱生命最好的方式是什么?(目的在于镭立生命意识,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特色。/考试大/收集/
讨论:
1,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各以什么为主?
2.《敬畏生命》一文的描写和抒情是怎样相互照应的?“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哪些描写性句子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3.《热爱生命》一文谈到了哪两种相对应的人生观?文章有几处对比?对比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对比中观点更鲜明更突出。通过对比,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4.两篇短文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各是什么?(前者即景生情,后者对比论证。)
六、比较两位作家的风格。/考试大/收集/
1.作者介绍。
张晓风,1941年生,台湾女作家,散文往往以自己日常生活、所见所闻为引子而生发开去,在连翩浮想中探索一些关于生命意义、善良和美的主题,以细腻、敏悟见长。
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2,就这两篇文章说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