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达到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积累文化素养;还要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将语文与社会、语文与其它学科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研究、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本节课要求达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 较全面了解桥的结构、功能、建材、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中美的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3、 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教材等查找了解有关桥的知识。
2、教师利用课外时间查找有关桥的基础知识,桥的文学,桥的故事,世界名桥等大量资料并整理成一个资源库,供学生阅读探究。
活动步骤:
一、 导入
先放几幅经典桥的照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再询问学生见到过的桥有哪些?师述:
同学们走过不少的桥,更看过不少的桥,如果仔细观察它、思考它,用心去探讨,你一定会发现桥的内涵竟然博大精深,令人惊叹!
预期目的:引导学生从身边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学习语文,学会研究。
二、 个性化学习。
引导学生进入《在线学习》,(链接《桥梁万花筒》)。给学生3分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预期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识的探究往往从好奇心开始。这一环节,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三、 了解第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学生谈体会。
提问:“你刚才阅读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纷纷发言后,教师过渡:
“刚才同学生阅读得很好!这是不带什么目的的阅读,但是,如果进行某方面的专题研究,则需要我们用恰当的方法去阅读有关材料,即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那些信息。
下面,我们就开始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从众多的素材中查找出我们需要的内容。”
预期目的:信息时代,如何高效率的获取信息也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标准,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要通过书籍和网络搜集需要的资料,并整理出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四、 深入阅读,开始探究学习。(链接《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返回到《桥梁万花筒》,再次阅读有关文件。
1、教师提出第一个探究目标:
请从《有关桥的常识》、《中国古桥小史》、《桥梁图片大全》等几部分中选择阅读有关内容。
概括说说,中国桥梁从古代到现代,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最好能举实例说明。
学生纷纷发言后,教师略作点评。
(提示学生:课余可将有关图片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包中,并制作一个古今桥梁变化对照表格。)
2、 教师提出第二个探究目标:
从《桥的故事》、《与桥有关的诗词、对联》、《其它》几大部分中选择阅读有关内容。
说说从与桥有关的文学来看,自古以来,人们在桥的身上寄托了哪些情感倾向?
学生纷纷发言后,教师略作点评。
(提示学生:有兴趣或电脑操作较熟悉的同学可将有关句子复制到自己的专用文件包中。)
预期目的:培养学生有选择性、有针对性阅读并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扩大知识面,积累文学素养。
五、在线讨论,或当堂互相讨论。再师生交流体会。
预期目的:集众人智慧,将零散的知识形成明晰的理论。
六、 合作研究,动手实践(链接《合作研究》)
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部分,每部分各选下列一题,邻近的四人小组合作:
第一部分同学:阅读“相关链接”中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大全。综合考虑交通现状、桥梁结构、环境协调、外形风格等因素,以图配文的形式写一份《赵州桥的改造方案》。
第二部分同学: 假如你们是桥梁设计学院的实习小组,你们会在什么地方设计一座怎样的桥梁呢?请在电脑上或拿出笔和纸来,画一画。并稍作说明:
例(图片略):这是我们设计的“绿岛桥”。长30米,宽12米。桥的形状与一般的联拱石桥没什么两样,它由10个拱组成,是由强效吸音石板建成。在人潮如流的地方,它可以减小噪音。桥面分三个部分,中间过车过人,两旁则设置了一些桌椅。人们在繁忙的生活里累了,开车来到桥上,坐一坐,休息休息,仿佛来到了一个温馨的“绿岛”。
预期目的:实践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动手操作、发明创造等能力的培养。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几组学生的成果,进行交流。
七、拓展延伸,回归生活。(链接《走向社会》)
提供家乡浏阳河上的几座大桥图片,和《桥梁审美观》文档,要求学生略析其中风光桥的美。
如果时间不充足,则仅仅欣赏风光桥图片,教师略作讲解。
预期目的: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身边的桥梁,总结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全面发展。
八、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探究情况。
九、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