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说课指导>幼儿教师说课

幼儿说课辅导空气中的力量

来源:233网校 2009年6月15日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离不开空气,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到空气与风空气的压力,我们生活中有关空气的科学现象太丰富了。对大班幼儿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和体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后,我选择了将空气流动产生风作为本次活动的感知探究点,引导孩子通过探究体验如何产生风,引发幼儿对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空气的利用等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萌芽。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针对我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①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

  ②运用所获得的体验探索怎样让水上的风车转动起来;

  ③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3、活动的重难点:

  空气虽无所不在,但它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知与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难点为迁移经验解决让水上风车转动起来的问题。

  4、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一是经验准备:玩过魔术不湿的报纸,开展过与空气有关的活动。

  二是物质准备:

  ①大小、高矮不同的杯子(有洞与没洞的)

  ②风车(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倍)

  ③报纸若干

  ④擦手布人手一块

  ⑤塑料盆4个(四个水盆中水量的放置可分两种,一种为高水位,水面与杯子的高度一样,可以发现水泡的现象;另一种是低水位,水面低于杯子,易感知气流的现象。)

  三是空间准备:幼儿半圆型集中;分组操作采用五张桌子,分5组进行操作。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法有:操作法、设疑法、经验迁移法、猜想验证法。

  1、首先是操作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是幼儿建构经验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共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动,从而保证了幼儿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孩子们动起来。

  2、其次是设疑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通过提问,会提示幼儿探究的线索,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对所感知的经验进行整理。本活动大量运用了设疑法,为什么上次变魔术时纸不会湿,而今天的纸都湿了呢?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纸会湿,没孔杯子里的纸不会湿?用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支持着幼儿的探究逐步深入。

  3、再次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经验迁移法,经验迁移能够帮助幼儿在新经验与旧经验间架起桥梁,使新经验的掌握更容易。我在第一环节、第三环节分别运用了经验迁移的方法。

  4、此外我还将采用猜想验证法,这是法国做中学教育模式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设想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案,然后实施方案,验证其可行性。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一种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态度,体现了新《纲要》中终身教育的理念。本活动在解决怎样让风车转起来这一问题中运用了该方法。

  三、说学法

  我们总是说教学方法,可见学法与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参与探究,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试一试等方法,在与材料、同伴、老师的互动中,感受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善于学习同伴经验的能力。

  四、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设计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与投入,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发现和探究的过程,真正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此,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

  1、第一环节:魔术导入,激发兴趣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入活动,我将采用问题前几天我们一起玩了魔术不湿的报纸,谁记得是怎么做的?,引发幼儿回忆变魔术的操作要求。此环节重在激活幼儿有关的经验和技能储备,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本环节预计时间为3分钟。

  2、第二环节:动手探索,感知现象我出示纸杯(杯底有洞),提出要求请你们按上次的方法再变一次魔术,看看把纸放在杯子里是不是一定不会湿,从而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在操作中将发现纸湿了,引发与原有经验的冲突,产生疑问:为什么上次变魔术时纸不会湿,而今天纸都湿了呢?这时我会适时地引导幼儿将纸杯与上次魔术用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有孔和没孔。接着,我将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纸会湿,没孔杯子里的纸不会湿?启发幼儿将两个杯子倒扣水中,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发现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时,会有气流从孔里出来,还会冒出气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请幼儿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同时,还要帮助幼儿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经验,通过是什么从孔里跑出来了?这些气泡是怎么来的?等问题,让幼儿明确从孔里出来的是空气,空气流动会产生风,从而顺利进入下一环节。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因此本环节我预计的时间是10分钟。

  3、第三环节:迁移经验,解决问题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将科学带到生活中和用科学的意识。

  因此,我设置了怎样让小风车转起来这一问题情境,让幼儿运用感知体验的科学现象来解决具体问题。教师出示泡沫小风车,鼓励幼儿猜想:用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想出的方法可能有用嘴吹、向前跑动、用水流等,个别幼儿会运用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理让风车转起来,对于幼儿的猜想,我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由于上述活动将使孩子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得以调动,玩一玩、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猜想也就会水到渠成。操作之后我将请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让风车转起来的,分享同伴的成功。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引发幼儿关注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鼓励幼儿选择大小、高矮不同的有洞纸杯,在水中以振动的方式,使空气从小孔中挤压出来产生风,带动纸杯顶上的风车转动,从而进一步巩固获得的知识经验。本环节是难点,注重师幼互动,预计时间为12分钟。

  4、第四环节:引发新的探究点,延伸探究活动的最后,让幼儿自由地围在我的身边,抛出问题:刚才你们都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试过了吗?有什么感觉?那杯子的大小和风车转得快慢有没有关系呢?我们下次再试试吧。我预计这个环节时间为5分钟。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