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师说课>中学数学说课

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

来源:互联网 2010年7月26日
导读: 小编提示:说课教师对所说课内容应作详略取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对重点难点、教学步骤及理论依据等一定要详讲,对一般问题要“略”讲,若不分“详略”,不分主次,必然会使听者感到茫然或厌烦。

数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3、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初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通过数轴上点的移动说出表示点的数
  三、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3、正确画出数轴后,即使点在数轴上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强调一下,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是这一节课的难点,首先通过例题:
  通过在数轴上描点:4,-2,-4,5,1/3,0
  先对数进行分类,正数,零,负数,负数在0(既原点)的左边,正数在原点的右边再按整数和分数描点,通过练习巩固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数?
  P23练习中第3题为下节课的内容做下了铺垫,即数的大小比较,这里要求学生能在新排列一下,使学生能了解数轴哂纳感,负数、0、正数,之间的关系。
  4、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在+3和+4之间没有正数
  (2),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3),在+1和+2之间有无穷个正分数
  (4),在0、1、和0、2之间没有正分数
  这题通过数轴的直观描述进一步说明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创新题
  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的先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三个单位长度,如图: (略)
  由图可以看出,到达终点是表示数1的点,画图表示一个点从数轴上原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两次后到达的终点,并说出它是表示什么数的点:
  (1)向左移动4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
  (2)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
  (3)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
  这是一道源于运动变化思想设计的题目,借助点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的连续两次沿直线方向的运动后,将终点的数写出。一要认识方向,二要把握运动距离,可提高学生的运动思维,有助开动学生的变化的观念。
  六、小结
  (1)归纳学习了哪些内容?
  (2)归纳学习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采用探索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所以,在教法上,不采用课本单刀直入的探索式推理方法(即先给出结论,再推理论证),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类比,使学生产生求知快乐感,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而这种处理,化难为易,抓住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说课: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资料汇总查看更多>>)

2010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指导技巧汇总

考试支招:

说课的三大形式及其如何说好课

说课中应该注意的5个重要问题

2010年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试讲(说课)指导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技巧

2010年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说课指导战略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