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意志不强
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自律不够
2.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试题解析
- 正确答案
B
- 试题难度
困难
- 参考解析
233网校答案:B
233网校解析: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app刷题更方便!去下载>>
3.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4.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
A、“好孩子”定向阶段、权威定向阶段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原则定向阶段
C、原则定向阶段、良心定向阶段
D、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试题解析
- 正确答案
D
- 试题难度
一般
- 参考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app刷题更方便!去下载>>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试题解析
- 正确答案
B
- 试题难度
- 参考解析
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 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德育重点为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app刷题更方便!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