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节阅读理解能力章节练习(2)
进入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试本批试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进入测试模式
单项选择题
1、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 对这句话理解无误的是( )。
A.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
B.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但是不能缺乏道德
C.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而道德的缺陷却不能填补
D.道德的缺陷,往往会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
2、 “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属于( )。
A.沟通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却变成了“斥责”
B.沟通本意是“指导”却变成了“命令”
C.沟通本意是“提醒”却变成了“批评”
D.沟通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状态”却变成了“催促”
3、 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如其起点甚卑,则易与世俗同流。现代一些老的艺术家,其起步多在20世纪30年代之初,师承鲁迅现实主义之教,投身中国革命洪流,根底甚厚。其积累之经验,可为后代言传身教者,当亦不少。不符合本文段意思的是( )。
A. 学习起点高的艺术家,可如鲁迅一样不与世俗同流
B. 学习起点高,可以创造美,并可为后代言传身教
C. 一些老艺术家师承鲁迅,投身革命,可为后代师表
D. 学习起点高低,影响艺术家品格,也影响艺术造诣
4、当喝酒的“老习惯”与驾车的“新方式”遭遇的时候,有的人想“鱼与熊掌兼得”.既喝酒又驾车。因此。如果不从社会传统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对刚刚走进汽车社会的人们进行引导教育。而只靠疾风暴雨的执法运动,很难根治酒后驾车的顽疾。当然.我们也看到,随着社会舆论的深入讨论和专项行动的持续展开.“喝酒不驾车.驾车不喝酒”的基本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
A.根治酒后驾车顽疾不一定要开展专项行动
B.社会习惯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C.转变生活理念是解决酒后驾车问题的根本途径
D.专项行动对于解决酒后驾车问题治标不治本
5、 经过十年成功与失败的磨炼,我们有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认识,并且找到了一条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谁都知道,这个认识和这条道路得来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是,从改革开放天起,我们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段话的主旨是(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条得来不易的正确认识
B. 经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搞好
C. 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 月亮贪图什么好处,腹中竟有玉兔?后羿如何能得到不死仙药,又为什么不把它藏好?一 首1500字的问天》里,诗人屈原竟然一口气问了170多个问题,集中反映了2300年前的天文学知识。l000年后,唐代散文家柳宗元以《天对》来回应《问天》,“无极之极,莽弥非垠”,“东西南北,其极无方”,并揭示出“无中无旁”的宇宙因为没有边界,也就不存在所谓“中心”的科学道理。这段话旨在强调( )。
A. 严谨的科学和奔放的艺术永远是浪漫的交响
B. 伴随着艺术的畅想,科学思维同样火花四溅
C. 月亮成为艺术世界中永不干涸的灵感源泉
D. 科学与艺术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妹
7、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这段文字说明( )。
A.社会公正是具体的
B.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C.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D.社会公正是有阶级性的
8、知识分子常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以为只有学问、技能、才智之类才算真本事.对于那些手 段、权谋、伎俩则不屑一顾。世间凭前三者干出一番功业的确实不乏其人.但拥有现世荣华的还是后三者居多。世间的价值标准混乱不堪,评价起来殊非易事。但无论用冷眼还是用热心肠看世界,有学问、技能、才智的人大多是笑在后的人,而且他们往往活得更踏实一些.更无愧无怍一些。
作者对知识分子的观点所表现的态度是( )。
A.否定但理解
B.更正并补充
C.否定并更正
D.肯定并赞扬
9、子日“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尔已矣。”结合老师自身,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教师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辞辛劳
B.教师要用仁者之心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
C.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不厌其烦地去教导学生
D.这段文字充分说明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0、荀子日:“君子之学也,人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又日:“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下列对荀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苟子从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把教学或学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做是教学的终目标
B.荀子认为教学只要尽量发挥我的本心,扩充我的善性.就可以知天了
C.荀子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D.荀子认为教学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终在于实践“行”。只有学而能行,才能算完全的认识
1、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 对这句话理解无误的是( )。
A.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
B.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但是不能缺乏道德
C.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而道德的缺陷却不能填补
D.道德的缺陷,往往会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
2、 “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属于( )。
A.沟通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却变成了“斥责”
B.沟通本意是“指导”却变成了“命令”
C.沟通本意是“提醒”却变成了“批评”
D.沟通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状态”却变成了“催促”
3、 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如其起点甚卑,则易与世俗同流。现代一些老的艺术家,其起步多在20世纪30年代之初,师承鲁迅现实主义之教,投身中国革命洪流,根底甚厚。其积累之经验,可为后代言传身教者,当亦不少。不符合本文段意思的是( )。
A. 学习起点高的艺术家,可如鲁迅一样不与世俗同流
B. 学习起点高,可以创造美,并可为后代言传身教
C. 一些老艺术家师承鲁迅,投身革命,可为后代师表
D. 学习起点高低,影响艺术家品格,也影响艺术造诣
4、当喝酒的“老习惯”与驾车的“新方式”遭遇的时候,有的人想“鱼与熊掌兼得”.既喝酒又驾车。因此。如果不从社会传统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对刚刚走进汽车社会的人们进行引导教育。而只靠疾风暴雨的执法运动,很难根治酒后驾车的顽疾。当然.我们也看到,随着社会舆论的深入讨论和专项行动的持续展开.“喝酒不驾车.驾车不喝酒”的基本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
A.根治酒后驾车顽疾不一定要开展专项行动
B.社会习惯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C.转变生活理念是解决酒后驾车问题的根本途径
D.专项行动对于解决酒后驾车问题治标不治本
5、 经过十年成功与失败的磨炼,我们有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认识,并且找到了一条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谁都知道,这个认识和这条道路得来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是,从改革开放天起,我们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段话的主旨是(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条得来不易的正确认识
B. 经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搞好
C. 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 月亮贪图什么好处,腹中竟有玉兔?后羿如何能得到不死仙药,又为什么不把它藏好?一 首1500字的问天》里,诗人屈原竟然一口气问了170多个问题,集中反映了2300年前的天文学知识。l000年后,唐代散文家柳宗元以《天对》来回应《问天》,“无极之极,莽弥非垠”,“东西南北,其极无方”,并揭示出“无中无旁”的宇宙因为没有边界,也就不存在所谓“中心”的科学道理。这段话旨在强调( )。
A. 严谨的科学和奔放的艺术永远是浪漫的交响
B. 伴随着艺术的畅想,科学思维同样火花四溅
C. 月亮成为艺术世界中永不干涸的灵感源泉
D. 科学与艺术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妹
7、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这段文字说明( )。
A.社会公正是具体的
B.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C.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D.社会公正是有阶级性的
8、知识分子常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以为只有学问、技能、才智之类才算真本事.对于那些手 段、权谋、伎俩则不屑一顾。世间凭前三者干出一番功业的确实不乏其人.但拥有现世荣华的还是后三者居多。世间的价值标准混乱不堪,评价起来殊非易事。但无论用冷眼还是用热心肠看世界,有学问、技能、才智的人大多是笑在后的人,而且他们往往活得更踏实一些.更无愧无怍一些。
作者对知识分子的观点所表现的态度是( )。
A.否定但理解
B.更正并补充
C.否定并更正
D.肯定并赞扬
9、子日“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尔已矣。”结合老师自身,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教师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辞辛劳
B.教师要用仁者之心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
C.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不厌其烦地去教导学生
D.这段文字充分说明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0、荀子日:“君子之学也,人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又日:“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下列对荀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苟子从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把教学或学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做是教学的终目标
B.荀子认为教学只要尽量发挥我的本心,扩充我的善性.就可以知天了
C.荀子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D.荀子认为教学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终在于实践“行”。只有学而能行,才能算完全的认识
责编:cxy 评论
进入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试本批试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进入测试模式
相关推荐
γרҵ | ʦ | ԭ/Żݼ | ||
---|---|---|---|---|
ѧͳȡ֤ࣨۺ+֪ʶ | ţ | 1000 / 550 | ||
Сѧͳȡ֤ࣨۺ+ѧ֪ʶ | 1000 / 550 | |||
ͳȡ֤ࣨۺ+֪ʶٰ桿 | ־ | 1000 / 550 | ||
2017ѧԾࣨСѧã | ־ | 300 / 200 | ||
2017ӢѧԾࣨСѧã | Ծ | 300 / 200 | ||
2017ʦʸԾ | 300 / 200 | |||
2017ʦʸСѧԾ | ǻ | 300 / 200 | ||
2017ѧ֪ʶࡾ̲İ桿 | ʤ˫ | 200 / 200 | ||
2017ѧۺʾࡾ̲İ桿 | ȫz | 200 / 200 | ||
2017Сѧѧ֪ʶ | ǻ | 200 / 200 | ||
2017Сѧۺʾࡾ̲İ桿 | 200 /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