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师资格教育学章节练习: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 德育
填空选择
1.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2.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是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3.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5. 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6. 中小学德育基本、有效的途径是(教学)
7.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 一般说来,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方面。
9. 中小学德育具体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
10.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1. “春风化雨”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用画红花、插红旗等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2. 陶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13. 知,指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方面。
14.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历史性),又有一定的(继承性)。
15. 品德心理的构成要素由(知、情、意、行)构成。
16. 德育过程四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17.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
18、因材施教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①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
②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③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简答:
一、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二、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我国政府对中小学德育内容有统一规定,体现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分别在1993年和1995年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上。
小学:1、热爱祖国的教育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3、热爱人民的教育4、热爱集体的教育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10、辩证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中学: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社会主义教育(高中是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劳动教育(高中是劳动和实践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规律?
1、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2、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知,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意志,自觉而顽强的努力。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动机定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终促使学生品德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教育是外因,思想斗争是内因。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与在其中形成,又在其中表现出来。
4、德育过程是长期和反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德育过程有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
六、德育的途径:
★教学;基本、经常、有效的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
团队活动与集体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等集会活动也是德育的途径。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志愿者活动
七、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 运用说理教育来以理服人。
榜样示范;榜样应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典型性。
指导实践;
陶冶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品德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八、德育的主要原则
⑴方向性原则;
⑵知行统一原则;“听其言观其行”。
⑶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忌粗暴训斥、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提出合理、明确、适度、有序且有恒的要求。
责编:lxh 评论
γרҵ | ʦ | ԭ/Żݼ | ||
---|---|---|---|---|
ѧͳȡ֤ࣨۺ+֪ʶ | ţ | 1000 / 550 | ||
Сѧͳȡ֤ࣨۺ+ѧ֪ʶ | 1000 / 550 | |||
ͳȡ֤ࣨۺ+֪ʶٰ桿 | ־ | 1000 / 550 | ||
2017ѧԾࣨСѧã | ־ | 300 / 200 | ||
2017ӢѧԾࣨСѧã | Ծ | 300 / 200 | ||
2017ʦʸԾ | 300 / 200 | |||
2017ʦʸСѧԾ | ǻ | 300 / 200 | ||
2017ѧ֪ʶࡾ̲İ桿 | ʤ˫ | 200 / 200 | ||
2017ѧۺʾࡾ̲İ桿 | ȫz | 200 / 200 | ||
2017Сѧѧ֪ʶ | ǻ | 200 / 200 | ||
2017Сѧۺʾࡾ̲İ桿 | 200 /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