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章节练习(9)
进入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试本批试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进入测试模式
单选题
1、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2、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重要、核心的理论是 ( )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4、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6、小老鼠通过尝试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 ( ){Page}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Page}

8、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 ){Page}

9、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 ){Page}

1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Page}

1、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2、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重要、核心的理论是 ( )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4、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6、小老鼠通过尝试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 ( ){Page}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Page}

8、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 ){Page}

9、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 ){Page}

1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Page}

责编:cxy 评论
进入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试本批试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进入测试模式
相关推荐
γרҵ | ʦ | ԭ/Żݼ | ||
---|---|---|---|---|
ѧͳȡ֤ࣨۺ+֪ʶ | ţ | 1000 / 550 | ![]() |
|
Сѧͳȡ֤ࣨۺ+ѧ֪ʶ | 1000 / 550 | ![]() |
||
ͳȡ֤ࣨۺ+֪ʶٰ桿 | ־ | 1000 / 550 | ![]() |
|
2017ѧԾࣨСѧã | ־ | 300 / 200 | ![]() |
|
2017ӢѧԾࣨСѧã | Ծ | 300 / 200 | ![]() |
|
2017ʦʸԾ | 300 / 200 | ![]() |
||
2017ʦʸСѧԾ | ǻ | 300 / 200 | ![]() |
|
2017ѧ֪ʶࡾ̲İ桿 | ʤ˫ | 200 / 200 | ![]() |
|
2017ѧۺʾࡾ̲İ桿 | ȫz | 200 / 200 | ![]() |
|
2017Сѧѧ֪ʶ | ǻ | 200 / 200 | ![]() |
|
2017Сѧۺʾࡾ̲İ桿 | 200 / 2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