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拟卷(3)

来源:233网校 2015年4月6日
导读:
进入全真模拟考场在线测试此套试卷,可查看答案及解析并自动评分 >> 在线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学习完《冰心诗四首》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冰心诗歌的特点,又适时补充了《繁星》《春水》中的诗句,以下诗句补充不恰当的是(  )。
A.黑暗,怎样幽深的描画呢?心灵的深深处,宇宙的深深处,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B.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C.神希望我们酬答他,在于它送给我们的花朵,而不在于太阳和土地。
D.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2、以下是某教师的课堂回忆录(节选),读完后按要求作答。
教学时我安排了两个环节:首先,给学生展示单纯的美景,并配以轻柔的《高山流水》乐曲,让“陋室”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用模拟的情境,触动、诱发学生的感情,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并进一步让他们设身处地地进行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也能受到美景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山水的感情,也激发他们热爱文章之所爱——“陋室”。
其次,我把重点转移到人物身上,启发学生想象文中人物的吟诗及谈笑之声,在先前“身入其境”的基础上,再“情入其人”,使课堂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学生仿佛与“陋室”主人共同享受山野的恬静与自然,从而带着对古人的喜爱与羡慕之情,朗读全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有力激发。如果说,教学导语阶段是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心”来学习,那么,正文教学阶段对审美情趣的激发,则是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情”来读书。
对于该教师的课堂,分析不准确的是(  )。
A.该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过于主观。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B.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创设了山水美景的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C.开篇就用单纯的美景和轻柔的乐曲奠定了课堂恬静的氛围,有剥夺学生阅读课文的初体验之嫌
D.设计是由“景”到“人”再到“情”,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的时候,有同学对文中的“海燕”形象不知道具体指什么,下列教师点评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不是来告诉你们答案的,不会的内容可以自己去多想想,多思考思考。
B.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海燕其实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C.自己去翻翻资料,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想想海燕到底指代什么。
D.能大胆提出问题,这一点很好,还有别的同学没弄明白吗?

4、阅读下面一段《社戏》的教学实录,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社戏》。首先我们来看看题目,从题目来看,你们觉得社戏应该是一种什么东西。
生:一种文化艺术。
师:文化艺术。一种怎样的文化艺术呢?
生:一种戏剧。
师:我们做过一次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你觉得它应该属于哪种戏剧?
生:没有研究过。
师:请坐。我们看看下面有个注释: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他是如何来描写这个社戏的。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开到《社戏》这篇课文。
通过这个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采用的是哪种教学方法?(  )
A.讨论法
B.点评法
C.练习法
D.问答法

5、下面是教师在教授《中国石拱桥》时设计的教学重难点,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A.该教师从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着手,抓住了说明文的教学重点
B.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落脚到情感的角度,而不应该是说明顺序
C.语言的严谨性和周密性是教师应涉及的说明文的教学重点之一
D.该教师对本文重难点的把握是合理的,体现了说明文的特征

6、在学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后,老师让学生列举了同样有哲理的诗句。以下诗句不符合要求的是(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7、学习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理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会无眠呢?”,据此学生给出了如下解释:
甲:还在幻想如何超脱尘世。
乙:对出世还是入世举棋不定,所以辗转难眠。
丙:还在回忆刚才月下起舞、清影随舞时超脱尘世的美妙感觉。
丁:因为月下离人离情正浓,为下文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作铺垫。
假如让你来执教这篇诗词,你将如何向学生作出正确的解释?(  )
A.先告知正确答案.再让学生重新去品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B.询问学生意见。发现学生思维偏差,帮助学生重新梳理本词主题,纠正学生思维,得出正确答案
C.询问学生意见,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确定答案,让正确的学生进行思路讲解
D.先告知正确答案,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8、阅读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步骤的设计,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分专题收集诗歌,分别搜集以“春”“夏”“秋”“花”“雪”“月”为主题的诗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专题,组内每人搜集一首本组所选专题的诗词并作阅读笔记。
(B)第一阶段,总结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组内意见,而后完成对本专题诗词的小结以及本次活动的总结,之后在全班组织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交流专题会。
(C)第二阶段,仿写创作。能力中等的同学模仿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诗歌,写一首本专题的小诗;能力较强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对生活的观察,创作一首本专题的小诗。组内交流评价推出几首佳作编成班级诗集。
(D)学生以朗诵比赛的形式交流展示自已欣赏的作品,也可以朗诵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朗诵他人作品的要求:首先介绍一下这首诗词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然后介绍一下这位诗人的风格。朗诵之后再谈谈自己的体会。朗诵自己作品的要求: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创作的动机。朗诵后再自评作品的闪光点和不足。听的同学要为勇于展示的同学提出评价意见。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教师为学生规定几个主题,然后分组,是结合了诗歌主题丰富的特点,防止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内容太宽泛,杂乱,难以顺利展开
B.教师设计讨论的环节是让学生在扩展诗歌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内涵的感性认识
C.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有限,加之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设计让学生创作仿写诗歌是不合理的
D.教师设计朗诵环节,并给出了两套朗诵方案,是从学情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更能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9、学习完古文《桃花源记》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桃花源记》一文进行总结,下列同学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以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一访问一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B.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恰然自乐等
C.世外桃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本文作者虚构的目的是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理想是能变成现实的

10、在讲完《苏州园林》后,老师设计了两道有创意的语文作业:
作业一:围绕“苏州园林之美”和“《苏州园林》之美”这两个话题说话。
作业二:从课文中选一组词语或句子,组合起来,为苏州园林的宣传片配一段解说词。(学生准备,老师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配合学生展示)
关于以上作业设计意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环节是对课文整体的再次把握,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深化
B.围绕“苏州园林之美”说话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内容之美,并完成对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把握
C.围绕“《苏州园林》之美”说话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章结构、语言等形式之美,积累写作的相关经验
D.这两个作业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学生需要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组合

11、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题目有何含义?
生:从课文看确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
生:这也指爸爸的不幸去世。
生:这个题目一语双关。
关于这则课堂提问,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则揭疑式提问
B.这是一则情境式提问
C.这是一则转弯式提问
D.这是一则诱导式提问

12、阅读《桥之美》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师:古今中外有名气的桥可真不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的插页和插图,都出现了哪些桥?
生:(齐声)赵州桥、苏州园林里的桥、苏州宝带桥、《清明上河图》里的桥。
(B)师:同学们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想一想,这些桥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如果你们要写一篇写和赞美桥的文章,你可能用上哪些词语、诗句?请随时把脑子里闪现的语句快速记录下来。(展示定格在思维里的一些词句,如“水上长虹”“大渡桥横铁索寒”等)
(C)师:作为对比借鉴,现在让我们听听、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桥之美吧。请特别关注作者是用哪些词表现桥的美感的。(播放配乐课文朗读,要求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雅词)
生:(在各自筛选的基础上,前后左右桌相互交流,取舍补充;教师巡视,最后归总展示35个词语。)
(D)师:好,现在同学们再自读课文,想一想,画家眼里的桥,美在何处?尽量用作者自己的语词来陈述、归纳。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利用课本插页和插图引入桥的讨论,有效利用了教材这一教学资源
B.找出赞美桥的词语,调动了学生的词汇积累,但不利于引入正题
C.通过对比借鉴,及时抛出作者笔下的桥之美,导人正题
D.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13、下列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教育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实践运用,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量化评价和客观化评价将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B.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方式,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该结合运用,但不可忽视定性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D.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14、下面是某教师关于《三峡》的教学设计,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请一名学生逐字逐句翻译一遍这段话,然后帮助纠正
B.让学生借助字典结合所学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偏义复词等,以帮助接下来的理解
C.教师找出关键语句,让学生试着翻译
D.试着让一两名学生断句阅读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15、下列是某教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应定位于现实生活中实用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B.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所使用的活动方式差异性不大
C.活动的设计应体现反复性、层次性和连贯性
D.“组织中的口语交际”适合通过虚拟一种交际的语境.引导学生体验并运用新的技能

专题推荐:中学倒计时通关特训 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新浪微博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