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卷及答案一——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来源:233网校 2016年8月19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体裁。《藤野先生》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不符合题干的“小说作品“要求。《孔乙己》《社戏》《故乡》均出自鲁迅小说集《呐喊》。故本题当选B项。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作者是西汉刘向,《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皆出自《战国策》。《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本题当选C项。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音变现象。A、B、C项词语中的“亮”“在”“道”都需要读轻声,D项“眉目”中的“目”读音为其本音“mu”。故本题当选D项。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第(4)旬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强调的目的。故D项错误.当选。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汉语古今异义词。题干中“尝”古义,“曾经”;今义,“辨别滋味,试探”。A项“豪杰”古义,“有声望的人”;今义,指英雄。C项中“长”古义,“忠厚老实”;今义,“尊长、长辈”。D项中“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非常恨”。B项“畔”是通假字,通“叛”。故正确答案为8。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故本题当选D项。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外国文学作家及其作品。布封是法国作家,在四个选项中,只有司汤达是法国作家。但丁是意大利作家,哈代是英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故本题当选B项。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在课堂中,对文意的归纳虽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划定统一标准,但是“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可以”的说法不合适。本题当选C项。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标准。新课标规定,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B项表述错误,当选。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作业设计。第一题意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第二题在第一题的阅读基础上设置,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了解课文结构上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路。故A项错误,B项正确。第三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设问句。故C项错误。第四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掌握课文主旨。故D项说法错误。本题当选B项。

  11.【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作业设计。教师的任何一次作业设计都应该是有目的的,每一道作业题目都应该指向不同的任务目标,以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分析这位教师的四道作业设置不难发现其是从文章语言、内容、思想、主旨、阅读能力等不同角度延伸开的,是一个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设计层次,故第四题设计也是有意义、有目的的,第四题中第1小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第2小题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学会比较。故D项说法错误,本题当选D项。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在探讨第(1)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抓关键的动词,进行梳理归纳,这样可以得出:课文先写父亲的朋友送莲,引起“我”回忆自家莲花,重点写了看风雨中的红莲变化。(送一忆一看)此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梳理归纳的方法理清全文内容。在探讨第(2)个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明白本文的写作手法是借物抒情,以荷叶为载体,并由此展开情思,通过荷叶护莲的描写,将浓浓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此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D项表述不够全面完整,本题当选D项。

  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诗歌教学是让学生先读,还是教师先读,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看效果。在这段教师实录中,“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歌”给学生的感觉不同于居高临下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平等意识,“自己的理解”则是暗示给学生一种读书和朗读的方法。这位教师先读.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整体来看,教学效果甚佳。故B项说法不妥,本题当选B项。

  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作业设计。作业二:训练学生写解说词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在一定程度了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提高与能力的进步,并不耽误学业。故本题当选C项。

  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从学生们表演后的发言可以看出,这种教学设计已经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特点形成了很好的了解,且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是值得肯定的教学形式,故D项错误,当选。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提倡多形式读,体会诗歌魅力。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敲门砖。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要求是: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感人,读出感情才是重点。在这节课中,这位教师先组织了听读,“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寻译其意味”。自由读后再男女赛读,对“骄傲”有进一步体会。此外,还进行了齐读等,特别是读写练习后再读第三部分,这样学生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情感。达到“诗言志,诗言情”。

  (2)在品味中领悟诗意。诗歌语言生动、凝练,这位教师没有把诗歌重点放在词句赏析上,让学生在领悟诗意中分析词句,而是让学生从字、词、句人手理解树的“骄傲”何在。这种安排,以情贯穿,既品味了诗,又保持了诗的完整性。

  (3)读写结合,深化情感体验。几乎每位教师都会采用诗歌仿写的方式,但如何操作,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这堂课,教师基于这首诗是节选的特点,给了学生第三部分的第一句开头,让学生发挥想象去写,要求学生必须牢牢抓住全文的情——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奉献之情。学生在写诗中,就会把自己当作诗人,结合前面两部分写作特色,去揣摩,去感悟。学生在仿写中深化了情感体验。

  (4)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仅靠一首诗、一节课,是无法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的,课外可推荐学生多读同时期其他诗人的作品。在平时生活中,也可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总之,本节课既力求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又对现代诗歌教学做了小小尝试,两线贯穿全课,让学生领悟诗意。

  不过,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读的部分过少,对背景介绍过简,还要进一步反思,让诗歌真正走入学生生活。

  17.【答案】

  第⑤段中的错别字为“怏怏大国”中的“怏怏”,应改为“泱泱”;第⑦段中的错别字为“俳徊”中的“俳”,应改为“徘”。

  第⑧段中的病句为:

  我们可以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忘记母语,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

  语义矛盾,应改为:

  我们可以不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忘记母语,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

  18.【参考答案】

  这是一篇有独到认识和体验的议论性散文。采用“巧为灵魂定位法”,开头、中间、结尾多次点击观点,文章从“母语是世界各民族相互区别的标志”落笔,通过美国人没有母语而创造美式英语的历史事实,感悟到美国的独立“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一个宣言,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语言”,这种认识,新颖独到,新人耳目。

  在论述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的事实,感悟到“一个连母语都不会说的人,注定了是一个回不了家的游子,徘徊走四方,却找不到根的感觉”。这种感悟真实可信。但考生的认识不仅停留于此,还能上升到更高的理性层面:“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自下而上发展之根,是文化最后的净土。”由此可见,本文对母语的感悟和理解,没有重复公众话语.没有附会他人的说教.而是融合了考生独到的认识和体验.并将这种认识和体验的过程完整清晰地传达给读者。

  从内容看,切合题意,中心突出。从表达看,语言质朴自然,表意清晰流畅。从发展等级看,能透过语言现象深人本质.见解新颖.观点具有启发性,个性色彩鲜明。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第一小题:(1)“亡”,人藏在隐蔽处,即逃亡之义。今义:死亡。

  (2)“间”,本作“間”,“同”表示月光由门缝射人,这里是“窃伺间隙,不欲令众知之”之义,可以解做“暗地里”。今义:间,中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3)“往往”,处处。今义:经常。

  第二小题:(1)A.编次B.临时驻扎;

  (2)A.屡次、多次B.几;

  (3)A.写B.字条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固定的文言句式,积累名句。

  (2)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和历史意义,初步了解《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疏通文义。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国家早做贡献、多做贡献。

  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陈涉世家》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借注释学文言文”为主题展开。《陈涉世家》是一篇文言文,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农民革命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有了一定的积累。而且,《陈涉世家》作为记人叙事类文章,学生通过猜读法基本上能了解大致情节,因此不必一字一词地串译,而应让学生来疏通文意.然后分析人物形象,来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并从中生发出对历史发展的思考和感悟。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7-9年级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1.【参考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这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暴政,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也让读者了解了起义领袖敢于反抗、善于斗争,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那么课文在记叙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作为起义领袖的陈胜的性格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本课时我们先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学生默读课文后,讨论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很多,一般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课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陈胜。从课文内容看,陈胜表达志向、谋划起义、发动起义等都是透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纵观全文,陈胜参与对话的共有三次,第5段中,陈胜同其他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远大志向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第2段中,陈胜同吴广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组织起义的谋略才智。他们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起义策略的确定、怎样制造舆论等都是通过对话表达出来的。第3段中,陈胜同成卒的对话,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充满英雄气概的起义领袖形象。

  三、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①苟富贵,无相忘。

  ②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①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②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说明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

  ③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

  ④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xCN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四、文言文在表达上常出现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有些句子还形成了特有的固定形式。讨论下面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项燕为楚将(大将,名词)上使外将兵(率领,动词)公将鼓之(将要,副词)

  ②以数谏故(因为,连词)杀之以应陈涉(虚词“来”,连词)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介词)祭以尉首(用,拿,介词)

  以上两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词性也不相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确定它们不同的意义。再讨论下面句子中成分省略的情况:

  ①衣食所安,(吾)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

  主语介宾短语中的宾语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士气)衰,三(鼓)而(士气)竭。

  谓语主语谓语主语

  ③扶苏以数谏(上)故,上使(之)外将兵。

  宾语宾语

  ④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

  宾语介词

  由以上4个例句可以看出,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句子是常见的,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为最多。理解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思补出。

  五、课后练习:

  ①“故”的用法有:a.事,事故;b.原因,缘故;C.故意;d.所以,因此;e.旧的。下边句子中的“故”属哪种意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公问其故(  )B.广故(  )数言欲亡

  C.故(  )逐之D.以数谏故(  )

  ②“为”的用法有:a.作为;b.认为;C.做,担任;d.是;e.向、替;f.因为;g.被。下边句中的“为”属哪种意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若为(  )佣耕,何富贵也。

  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  )屯长。

  C.为(  )天下唱,宜多应者。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  )用者。

  E.为(  )坛而盟。

  F.自立为(  )将军。

  ③在下边句中括号里补上适当的成分。

  A.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  )又何问焉?”

  B.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  )辱之,以(  )激怒其众。

  D.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

  E.守丞死,(  )乃入据陈。

试题推荐>>10套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 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