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明太祖的用意是让各机构互相制约,便于皇帝独揽大权。A、B、D三项也是朱元璋的用意,但实质还是强化君主专制。本题答案为C项。
2.【答案】D。解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这表明专制集权达到了顶峰。
3.【答案】D。解析:材料的大意是地主(“民庶之家”)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是为收租,并非为了同情别人(“行仁义?),当遇到灾荒之年还要减免地租、借给他们种子粮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指地主心里害怕佃农不再租种他们的土地而离开,导致土地荒芜,那样的损失一定会比现在减免地租带来的损失高几倍的缘故。这说明佃户在于己不利情况下可放弃田地的租种,D正确。
4.【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可知C项正确:B项说法超出了材料所述的内容;材料只体现了“耕”的环节,没有体现“织”,A项错误;自耕农的生产资料有限,不可能过上富裕祥和的生活,D项错误。
5.【答案】A。解析:“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是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因为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而低贱,法律和现实中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所以此题选D项。
7.【答案】C。解析:①属于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③④都能体现出明清专制内敛的特点.即“收敛性”.故选C。
8.【答案】C。解析-电灯、飞机、机关炮都属于器物层次,所以没有反映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9.【答案】B。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洗劫了圆明园,大批文物从此流失海外。
10.【答案】A。解析:邓世昌是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成为一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11.【答案】C。解析:在八国联军侵华前,列强意图通过直接武装侵略,把中国变成殖民地。但经过义和团运动,列强意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改变侵华策略。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从此列强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故选C项。
12.【答案】B。解析: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却与列强签订条约,可以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错在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
13.【答案】B。解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成为文学革命的先声。
14.【答案】A。解析: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即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15.【答案】B。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重点是发展工业;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实行的是赎买政策。
16.【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初建交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结盟运动是二战后亚、非、拉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发起的;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主要是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部分国家。故选A项。
17.【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罗马法修改的方向是力争实现贵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18.【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规定更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因为此法未颁布前,贵族可以利用手中的司法权,根据习惯法做出有利于保护贵族而侵犯平民利益的判决,而增补的规定强调了奴隶主所要承担的法律赔偿责任,这有利于平民。C、D说法过于绝对,法律兼顾各方,尽管更多偏向贵族。
19.【答案】D。解析:A、B、C三项只反映了法国情况,材料除涉及法国势力变化外,还涉及了英国势力的消长,D选项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文字的主旨。
20.【答案】A。解析:马克思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物质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实施的。
21.【答案1B。解析:所谓“考问世界”,就是对世界的思考和疑问,也就是德国对世界在思想文化生活的贡献,故本题选B项。
22.【答案】B。解析:注意对题干中“国际社会”“维持和平”“不懈努力”等几个关键词的综合理解。A项中的“国际联盟”“制裁了”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不符合题意也不符合史实;D项中的“北约”“维护了”不符合史实.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
23.【答案】B。
24.【答案】B。解析:A、D两项不符合史实。茨威格这句话是形容列宁回国领导十月革命,并带来巨大的世界影响,故B项更符合题意。
25.【答案】D。解析:A、B、C三个选项说的是历史知识学习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D项则是历史知识学习中的情感目标。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工场向工厂的转变;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27.【参考答案】
第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
第二。教师与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第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的课程资源。
第四,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如各地图书馆及历史遗存等。
第五.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第六,重视利用学生自身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课程资源。
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历史作品展览,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整理、展览、评比和共享,积极参与到学校每个假期组织的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相关课件和网页,学生从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是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
28.【参考答案】
(1)创设聚焦基本概念及其思想方法的教学情境。
(2)创设专题复习课的教学情境。
(3)创设多维度评价的教学情境。
(4)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
(5)创设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情境。
三、材料分析题
29.【参考答案】
(1)不同之处:材料一,全国一切权力属于皇帝所有(君主专制)。材料二,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资产阶级人权和组织政府的原则)和人民革命的权利(反抗残暴统治是上帝赋予人民的权利)。
(2)中国:君主专制体制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脱离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英国:民主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英国现代化的进程。
30.【参考答案】
该老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体现了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学习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1)知识是学习者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2)学习是意义的生成过程。从这些观点来看,教学不仅要提供信息和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教师提供的信息,而且还要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各种情境,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自己个体意义的建构。
同时,该老师还充分考虑到优化组合运用教学媒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使抽象历史形象化,文字材料音像化,复杂历史简单化。此外,该老师还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搜集历史学习资料和有关历史学习与研究的最新信息,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服务,将教材资源、学校资源、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使学生在体验中探究问题。
31.【参考答案】
(1)主题:孝文帝改革。
(2)教学提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孝文帝改革前的背景
二、改革的具体措施
1.建新制:均田制、三长制
2.汉化措施
三、影响
(3)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相结合呈现。
四、教学设计题
32.【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对两部宪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重现情景,精析材料;思考历史,感受现实;发现问题,探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过程中的艰难性和曲折性,学会历史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质的剖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学生:法国总统是奥朗德,德国总理是默克尔,他们都曾来到中国进行友好的访问。
教师:很好!法国和德国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大家知道这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吗?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法国和德国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教师:看来大家对法德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如何形成的并不清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同学习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从而了解、认识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时政问题导入促使学生从现实来思考历史,将历史与现实架构联通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二、新课讲授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教师:法国历史上有一个名人,他不仅是法国的名人,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名人,他就是拿破仑。因为他推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曾于1804年在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那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怎样建立的呢?
学生: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从此法国步入了共和国的历程。
教师:但法国共和之路并不平坦,其间共和制与帝制经过多次反复,真可谓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法兰西共和之路共历经78年,先后经历了两个共和国和两个帝国。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为什么法兰西共和之路如此艰难?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历程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后归纳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
(1)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小农经济发达;(3)周围君主制国家的阻挠、干涉。
历程:1789年革命爆发一第一共和国(1792年)一第一帝国(1804年)一第二共和国(1848年)一第二帝国(1852年)一第三共和国(1870年)。
教师:1870年的普法战争使法国损失惨重,第二帝国的皇帝路易·波拿巴被俘,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第二帝国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国成立后,共和派和保皇派继续进行激烈的斗争,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以一票多数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教师: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包含了些什么内容呢?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1.确立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2.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两位学生来回答完成下表立法权和的行政权归属、产生及权限)
3.意义:(1)共和派掌握了政权,共和政体最终确立;(2)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国共和制与美国共和制的异同,并派代表发言。
(提示:同:都是两院制代议制,立法权都归两院制议会,行政权都归总统,总统都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权力都很大。异:美国总统是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经国会选出,不向国会负责,而法总统由两院选出,因此要对议会负责,参、众议员及总统任期不同。)
教师:与法国同时期同属于欧洲大陆国家的德国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征程中又有何建树呢?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背景:帝国建立(1871年)
(1)原因和条件
①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普鲁士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③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2)方式:王朝战争
德意志帝国于1871年完成统一后,不久就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与法国一样德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2.帝国宪法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来回答: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民主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之间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同点:
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都是世袭,终身制。
不同点
3.评价
(1)普鲁士的专制传统造成了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这一切阻碍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2)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使德国迈入了发展资本主义历程,这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练习试题,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作答时教师予以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练试题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
四、课堂小结
教师:虽然当时欧洲大陆的代议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完善性、不彻底性。但这毕竟是人类在追求民主制度过程的一大成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人类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占据自己的席位,随着德国的统一,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的建立。两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德国到19世纪末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知识要点,加深记忆,巩固理解。
五、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有关拿破仑的生平事迹,试着以文字、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拿破仑的看法。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试题推荐>>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级中学) 考试试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