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网校特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送给正在备考的你!剖析考点,看出题方向>>
模块一 教育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片面发展
2.共产主义-----大生产(知识含量增加,岗位流动性增加)-------全面发展
3.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
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因此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克服由于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智力和体力的分离,避免“某种智力上和身体上的畸形化”。所以,“全面发展”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迫使个人奴隶般服从分工的状况已经消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也已不再存在的情况下,社会成员能够自由和全面地发挥他所拥有的各方面的才能。这种人通晓整个生产系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或个人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记忆方法)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中“人的全面发展”内涵:
劳动力的全面发展,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
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兴趣、意志等)的真正全面地、自由地发展。
总而言之,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发展,同时个性也得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其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变成现实。
再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部分组成。
1.德育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智育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知识,能力,心理品质)
3.体育
体育的组织形式
①体育课
它是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除了体育理论知识的讲授外,主要是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体育课,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各个项目的内容。
②早操、课间操
③课外体育锻炼
④运动队训练
⑤运动竞赛
4.美育
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又叫做审美教育。在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
5.劳动技术教育
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
第三,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习题|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在线模考
通关必看: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时间短,233网校讲师助你快速突破考试重难点,直击90%核心考点,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