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小学教师资格 > 小学学习笔记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学习笔记

敲黑板!教师资格这个考点超易设陷阱,必须攻破的难点

作者:233网校 2020-06-04 08:12:26

教师资格科目二教育基础中,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特容易使人犯迷糊的知识点,也是典型的陷阱题,备考时,要小心啦!

点击下方,免费听取牛晶晶老师的配套视频-教育与人的发展!

111111.png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中易混淆的点在于没有透彻理解每一规律:

1、顺序性 VS 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阶段性:强调的是质的变化,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

【例】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答案:D

解析:关键词—不同的年龄阶段,因此,答案选D。

2、阶段性 VS不平衡性

阶段性:强调的是年龄段不同发展不同,不涉及速度。

不平衡性:强调速度,发展的不匀速。

【举例】

(1)人的身高在0-3岁成长的比较迅速,而在成年期生长缓慢——不平衡性

(2)感知先于思维成熟,思维先于情感成熟——不平衡性(不同方面的速度不一样,落脚点在速度上)

(3)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以直观动作思维——阶段性

3、顺序性 VS 不平衡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同一方面的发展。

不平衡性:强调的是不同方面的发展。

【举例】

(1)感知先于思维成熟,思维先于情感成熟——不平衡性(不同方面的速度不一样)

(2)记忆的发展是从无意识记到有意识记,注意的发展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顺序性

4、不平衡性 VS个体差异性

不平衡性:强调的是个体内(涉及一个人)的发展不匀速。

个体差异性:强调的是个体间(涉及多个人)的发展不一样。

【举例】

(1)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个别差异性

(2)王阳明聪明早慧,五岁已经能阅读祖父的藏书,却不会开口说话——不平衡性

5、阶段性(年龄阶段的比较)VS个体差异性(人与人的比较)

阶段性:强调的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比较。

个体差异性:强调的是对人与人的比较。

【举例】

(1)老年人比较迂腐落伍,青年人比较潮流时尚——个别差异性

(2)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阶段的孩子思维发展以抽象思维为主——阶段性

小试牛刀

1、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个体差异性

答案:B

解析:“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强调的是发展方向性,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因此,选B,顺序性。

2、“当其可之 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 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差异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指的是教学要把握住关键期。这是不平衡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