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科目二的第一章—教育基础,是备考的核心模块,历年的考察比例在20%左右,知识点繁杂,需要记忆的考点又很多,很容易混淆。根据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整理了11大易混淆考点,请牢记并收藏!
一、孟子 VS 荀子
孟子:性善论,内发论。
荀子:性恶论,外铄论。
二、培根 VS 夸美纽斯
培根:首次提出教育学应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夸美纽斯 VS 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其《大教学论》成书于1632年,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科学/规范教育学之父”,其《普通教育学》成书于1806年,是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四、《学记》 VS 《论演说家的教育》
《学记》: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2.“教育学的雏形”。
《论演说家的教育》:1.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2.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五、课程计划 VS 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六、学科课程 VS 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代表人物为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
活动课程:代表人物为杜威,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
七、不平衡性 VS 个体差异性
不平衡性: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方面是有快有慢,有早有晚的,因此,在教育中要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
个体差异性:群体和群体间不同,每个学生间也不同,因此,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
八、壬寅学制 VS 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我国最早颁布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癸卯学制:我国最早实施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九、遗传 VS 个体主观能动性 VS 学校教育
遗传:人的身心发展前提和基础。
个体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十、显性课程 VS 隐形课程
显性课程: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主要特征之一是有计划性,最典型的为课程表里的课程。
隐性课程: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如学校的物质环境、风气、制度、人际关系等。
十一、旧三中心VS新三中心
旧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提出者为赫尔巴特。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提出者为杜威。
教师资格教育基础这11大易混淆考点,你都掌握了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