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 | 年龄 | 冲突 | 心理特征 | 品质 | 对其有影响的人 |
婴儿期 | 0-1.5岁 | 信任对不信任 | 面对新环境时会焦虑不安 | 希望 | 母亲 |
儿童早期 | 1.5~3岁 | 自主对羞愧、怀疑 | 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 意志 | 父母 |
学前期 | 3~6/7岁 | 主动对内疚 | 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 | 目标 | 家庭 |
学龄期 | 6/7~12岁 | 勤奋对自卑 |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 | 能力 | 邻居、教师 |
青年期 | 12~18岁 | 同一性对 角色混乱 | 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感,时而感到彷徨迷失 | 诚实、忠诚 | 同伴、群体 |
成年早期 | 18~30岁 | 亲密对孤独 | 与社会疏离时感到寂寞孤独 | 爱 | 朋友、异性同伴 |
成年中期 | 30~60岁 | 繁殖感对 停滞感 | 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 | 关系 | 配偶、子女 |
成年晚期 | 60岁以后 | 完善对绝望 | 悔恨旧事 | 智慧、贤明 | 自我与他人对比 |
1.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12~18岁要解决的主要冲突是( )。
A. 勤奋感对自卑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自主感对羞耻感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D
解析: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12~18岁面临的主要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培养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 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 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 培养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答案:C
解析: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年龄大致处于6~11岁的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