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惩戒
2020年这一年教育事件频发,从家长群到教师违规补课再到学生因为喊动漫口号被劝退......这些事例无不提醒着我们,该严肃正视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了。虽然相关部门赋予了教师教育“惩戒权”,但我们需要注意,教育惩戒的真正目的,不是惩戒而是教育。对学生作劝退处理,意味着这些孩子将无法再接受学校教育,这是最为严厉的惩罚。就算学生们犯了点错误,校方也应用慈母一样的胸怀,尽可能地包容和挽救他们,而不是一脚踢出门外,扔给社会不管。挥舞大棒,鼓励告密,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面对学生们的恶作剧或者调皮做法,校方不妨多一些容忍,少一些愤慨,多一些教导,少一些惩罚。容得下学生喊《奥特曼》台词,才是一块令人向往的求学之地。
赞成者的角度:①把惩戒权还给学校;②教育惩戒是爱的另一种表达;③校园不搞乌托邦;④跛足的教育行不远。
反对者的角度:①教化育人,惩戒有害;②触及皮肉,伤及心灵;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④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辩证的角度:①惩戒进校园,法律要监管;②惩戒有度,激励为主;③手握戒尺,心存敬畏;④惩戒不可无,适度不可忘。
【素材】
1、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乌申斯基
2、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马卡连柯
3、国外对学生的惩戒
在瑞士,无故旷课,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一般都要处以罚款。在美国的一些地方,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曾有7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判刑坐牢两个月。在英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地方教育部门对教师体罚学生也有具体规定,如用鞭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必须备有惩罚记录,年龄在8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打手心时每双手不得超过三下,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等。
二、体育与美育
材料一:2020年10月16日,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材料二: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作为一名父亲,他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指出,体育除了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一直把文化课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学校的体育课被掐头去尾,任意克扣。部分学校体育也成了功利体育,只服务于考试。
材料三: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有的说:“我们学习这样忙,哪有时间欣赏美?“有的说:“考上大学主要靠智育,审美能力的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啊!“也有的说:“人无德不立,只要品德好,就能拥有一切。"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不重视美育的现象。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齐头并进。
2、没有美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3、体育强健我们的身体,是良好学生的保障,同时,还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
【素材】
1、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917年, 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这振聋发聩的呼喊,是对民族的警醒,是对每一个同胞的激励。不仅是写文章呼吁,毛泽东本人也身体力行,坚持锻炼。他一生酷爱运动,尤其是游泳,主席一生17次畅游长江,81岁时还在长沙游泳,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终身体育“的理念。
2、爱因斯坦与小提琴
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位优秀的钢琴师,小爱因斯坦6岁时,母亲就让他学习拉小提琴。因为从小的教育和重陶,音乐成为了爱因斯坦一生的挚爱。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拉小提琴是爱因斯坦主要的休闲方式,而且,这也是他的灵感来源。他的助手霍夫晏说:“爱因斯坦的研究方法,虽然以渊博的物理学为基础,但在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爱因斯坦具有了惊人的创造才能。
三、郭某与于某的道歉
2020年底,一百多名影视从业者发表“抄袭剽窃者不应成为榜样”的联合抵制声明。随后,他们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相继发表公开信,正式道歉。
据悉,早在2006年与2014年,法院就分别判定他们的相关作品抄袭和侵权行为属实。面对法院判决,郭某认为时间会帮他肃清一切,虽作出赔偿,但拒绝道歉;于某认为只是一次巧合与误伤,也只作出赔偿,同样拒绝道歉。之后,二人作为流量经济时代的“吸睛体”,不仅未淡出公众视野,还推出了一些受到追捧的作品,并在一些综艺节目中担任评委或导师……
1、做人要诚实,做事要拼实力,抄袭剽窃、投机取巧终究会自食恶果;
2、对法律要心存敬畏,藐视法律者必将为之付出代价;
3、在流量经济时代,炒作要有底线,商家在逐利的同时还需兼顾社会责任,要引导社会风气向好、向善。
【素材】
1、诚实的门德尔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杰出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来访。署名门德尔松的《伊塔尔兹》曲子演奏以后,女王对他称赞道:“单凭这一个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门德尔松平静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芬妮亚的作品。”原来芬妮亚也是个音乐造诣极深的音乐家。《伊塔尔兹》就是出自她手。由于几个史弟不赞成署女人之名,便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表。
2、北京青年报:拒绝社会的”审丑”行为
郭某、于某在被判定抄袭剽窃后,均未在限期内向原作者公开道歉,说明并无悔意,可二人的名声并未受到影响,依然写作、拍戏、上节目赚大钱,堂而皇之做导师、嘉宾,开启人生巅峰之旅。显然,这与公众的预期不符,也有悖抄袭剽窃者身败名裂的常理。恰如联名信所言,吸毒嫖娼的艺人都受到了惩罚,一些有道德问题的艺人也被限制出镜,为什么被法院判定为抄袭剽窃却还能被资本和平台追捧,这种“审丑”行为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
至于网络平台、综艺节目给抄袭者提供舞台,公开贩卖“成功学”,大肆炒作话题,一味追逐点击率、收视率,无视社会道德和行业管理规章,对青少年树立了非常坏的榜样,亦值得警惕和反思。
四、鲁迅与钟芳荣
材料一:1906年,25岁的鲁迅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以唤醒国人为己任。
材料二:近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同学冲上了热搜,她高考文科成绩676分,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北大考古系这个冷门专业。
兴趣爱好、功利主义、选择、价值观
1. 兴趣与功利,孰轻孰重?
2. 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应与自己的兴趣、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的实现相结合。
【素材】
1、黄文秀:兰谷遗芳远
黄文秀,201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职于百色市委宣传部。2018年,她主动请缨到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她的带领下,村里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因惦记村里的抗洪工作,在看望完刚做手术的父亲后,冒着暴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0岁。
2、胡适:感兴趣才是最好的选择
1910年胡适出国留学,家人郑重告诫他:“出国要学些有用的东西,千万不要读文学之类没用的!”于是胡适进了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院,选修苹果种植专业。后来他发现自己对此完全没有兴趣,尽管勤奋认真,却两年毫无建树。于是他决定‘依着自己的兴趣”转到哲学院,后又改读文学院。几经周折后,胡适总算找到了适于自己的路,后来终成一代大师。
五、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朴素的古训,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珍惜粮食,就是体恤人力、尊重劳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然而有人认为:“我用自己的钱消费,就算倒掉一些饭菜,也不会影响到他人。”有人则说:“多点一些菜,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舌尖上的浪费”现象。
1、拒绝浪费,把节俭当作一种人生态度。即甘于节俭,把节俭当成甘之如饴的乐事;安然节制,不追求享受。
2、珍惜公共资源,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3、利用创新避免浪费。
【素材】
1、清贫度日的“百校之父”
田家炳,香港著名企业家,他因资助教育而为国人所熟知。在中国大陆,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动辄捐款几百万、几千万的田家炳,在香港却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出门住酒店,他都要自带肥皂,因为他觉得“用了酒店的肥皂,用不完很浪费。”
2、苏东坡:口腹之欲,何穷之有?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美食家,著名的“东坡肉”就是由他发明的。但是喜欢美食不一定要铺张浪费,东坡先生好吃,但吃得很节制。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口腹之欲没有穷尽,懂得节制才能惜福延寿。)
当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生活十分窘迫。他绞尽脑汁,精打细算,每月初一,取出这个月的生活费,把它们分为30串,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挑下一串来使用,如果有剩余就放进一个大竹简里,用来招待客人。就是这样节俭度日,苏轼依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正是因为习惯了俭朴的生活,苏轼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落,才能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胸怀。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pxx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