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实验对象:狗+骨头+铃铛
实验的大致过程:
基本规律:
二、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实验对象:迷笼+食物+饥饿的猫
实验的大致过程: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笼里,笼门紧闭,笼子附近放食物,笼内有一个开门的机关,碰到这个机关,笼门便会启开。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笼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机关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食物。经过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机关以开笼门的行为。
基本规律:
教育启示:
(1)允许学生犯错
(2)使学生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
(3)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训练
(4)不能搞“突然袭击”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操作性条件作用: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
经典性条件作用: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
实验对象:斯金纳箱子+饥饿的白鼠
实验大致过程:在斯金纳箱内设有特殊装置——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在箱内放进一只饥饿的白鼠或鸽子,动物可在箱内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食物掉进箱子里的盘中,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规律:
手段 | 条件 | 行为发生频率 | |
强化 | 正强化 | 给予愉快刺激,如奖励表扬 | 增加期望行为出现的频率 |
负强化 | 撤销厌恶刺激,如不罚站了 | ||
惩罚 | 呈现厌恶刺激,如罚站 | 减少不期望行为出现的频率 | |
撤销愉快刺激,如没收玩具 | |||
消退 | 无任何强化物,如不予理睬 |
补充:普雷马克原则(祖母原则):用喜欢的活动强化不喜欢的活动,如做完作业可以去公园玩。
【真题演练】
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四、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实验对象:娃娃
实验大致过程:儿童观察成人攻击娃娃的行为,之后也表现出同样的行为,这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主要动机,三种来源:
类型 | 释义 | 关键词 |
直接强化 | 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强化 | 观察别人行为 |
替代强化 |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 榜样被强化 |
自我强化 | 对自己表现出想要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 自己对自己奖励 |
教育启示 | 教师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本学科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热情等将感染学生。 |
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奥苏伯尔)★★★
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1)学习的分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简答题)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先行组织者策略(选择题)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真题演练】
辨析题(中学):接受学习一定是意义学习。
参考答案:
该说法错误。所谓的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的接受学习,指人的个类经验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的经验的接受,把别人的经验过程经过其掌握并吸收,成为自己的经验。如果学习者不能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更加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这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而不是有意义的学习,故该说法错误。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pxx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