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著名教育家是( )。
【延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 | 言论 | 释义 |
因材施教 |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我是赞成他求上进,不赞成他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呢?别人修饰容仪而来要求上进,就应该赞成他的这种做法,而不要总是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
有教无类 |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
启发式教学原则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
巩固性教学原则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 学过的内容经常对其进行练习、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 |
2、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公布于清政府颁布的( )。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D.《学校系统改革案》
【延伸】常考的教育学制
学制名称 | 颁布时间 | 颁布政府 | 特点 | 地位 |
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 1902年
| 清政府
| / | 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
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 1904年
| 清政府
| 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 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
壬子癸丑学制 | 1912-1913年
| 南京临时政府
| 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
壬戌学制 | 1922年 | 民国政府 |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中三年。 | 又叫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
3、教师因解决问题的需要,和专家、学者等进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体,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
A.教育观察法
B.行动研究法
C.教育叙事研究法
D.教育调查法
【延伸】常考的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 概念 | 步骤 |
观察法 | 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 (1)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 (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并做好记录。 (3)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得出结论。 |
调查法 |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 (1)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地点,选择适当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2)拟订调查计划。 (3)做好调查人员培训和调查资料、器材等准备工作。 (4)进行试探性调查。 (5)实施调查。 (6)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
历史研究法 | 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并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认识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 (1)确定研究问题。 (2)收集和评价历史材料。 (3)将所得的史料加以综合整理。 (4)形成结论。 |
实验法 |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 (1)实验的准备阶段。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决定实验的形式,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选择实验对象,制订实验计划。 (2)实验的实施阶段。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初试、编组、控制实验情境、后测、记录实验情况。 (3)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确定误差范围,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出实验结论并编制报告。 |
4、某学生在数学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征是( )。
【延伸】韦纳归因理论
5、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情感属于( )。
【延伸】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区分
名称 | 概念 | 举例 |
道德感 | 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 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 当我们看到地铁中他人随地吐痰的行为,我们对他人所产生的厌恶体验。 |
美感 | 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 看到梵高的星空觉得美轮美奂。 |
理智感 | 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 小明终于论证了实验假设的正确性,他当时产生的兴奋感、成就感。 |
6、下列表述中,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 。
A.为了获得家长、老师的表扬而学习
B.为了超过同学而学习
C.为了赢得名次而学习
D.感到学习过程本身有乐趣而学习
【延伸】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分类
成就动机分类 | 概念 | 举例 |
认知内驱力 | 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 | 学生想要了解“为什么地球是绕着太阳转” |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取得相应的地位和尊重的需要。 | 某位同学努力学习的原因只是为了获得“三好学”之类的荣誉等。 |
附属内驱力
| 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儿童早期最突出。 | 儿童努力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赞许或者表扬。 |
7、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提出的教育思想。
A.布鲁姆
B.德鲁克
C.马卡连柯
D.赞可夫
【延伸】班级管理模式
8、“通过直观演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建立知识概念”,该教学目标是( )。
A.方法性目标
B.技能型目标
C.知识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延伸】教学三维目标
9、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这句话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延伸】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 | 对应的规律 | 事例推理 | 贯彻要求(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 教育性规律 | 岳飞的故事 | 补充+发展、保证+提高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间接性规律 | 乡土教材 |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③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
直观性原则 | 利用多种感官、调动已有经验 | 视频、图片 | 正确、有效、合理、讲解
|
启发性原则 | 双边性规律 | 提问 | 主动思考去创造,民主激动关系好 |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 | 反面:拔苗助长 | 系统认识毛(重难点突出)连(连续教育)多(灵活多样) |
巩固性原则 | / | 布置课后习题 | 复习运检,全加理解 |
因材施教原则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差异性 | / | 坚持要求、了解实际、创造条件 |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 | 定的目标,“跳一跳”就能够着 | 了解实际,适合时代 |
记忆口诀 | 冯巩(巩固)找阴(因材施教)凉(量力性)寻(循序渐进)思(科学性与思想性)理(理论联系实际)直(直观性)发(启发性) |
10、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践活动法
D.讨论法
【延伸】易混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 主要区别 |
谈话法与讨论法 | 谈话法:师生互动; 谈论法:生生互动。 |
演示法与实验法 | 演示法:主体是老师,老师演示; 实验法:主体是学生,学生做实验。 |
练习法与实习作业法 | 练习法:学完-练题-获得技能; 实习作业法:学完-学以致用(实际操作)-获得技能。 |
实习作业法与实践活动法 | 实习作业法:先学知识后实践; 实践活动法:先实践后获得知识。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pxx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