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3)格赛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有效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 )。
【考点拓展】个体身心发展理论
理论 | 代表人物 | 主要观点 |
内发论 (遗传决定论) | 孟子 | “性善论” “四端 (仁义礼智)” |
弗洛伊德 | 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 |
威尔逊 | “复制基因”决定人的一切 | |
高尔顿 | "优生学"代表人 | |
格塞尔 | “成熟势力说” | |
霍尔 |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 |
外铄论 | 荀子 | “性恶论” |
洛克 | “白板说”一典型代表 | |
华生 |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 教育是万能的 | |
墨子 | 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 |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马克思 |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2021上-11)小勇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
A.内部稳定归因
B.外部稳定归因
C.内部、不稳定归因
D.外部、不稳定归因
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原因源,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
(2)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
(3)可控性,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他人的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韦纳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综上所述,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能力。
【考点】韦纳的归因理论
三维度 | 稳定性 | 内在性 | 可控性 | |||
稳定 | 不稳定 | 内在 | 外在 | 可控 | 不可控 | |
能力高低 | + | + | + | |||
努力程度 | + | + | + | |||
任务难点 | + | + | + | |||
运气好坏 | + | + | + | |||
身心状态 | + | + | + | |||
外界环境 | + | + | + |
(2021上-13)因1918年出版《课程》—书而被为“现代课程理论开拓者"的学者是( )。
A.杜威
B.博比特
C.查特斯
D.泰勒
【考点】课程的词源
1. 中国古代
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
“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唐朝孔颖达在为《诗经》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2. 西方国家
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美国博比特《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2021上-18)某小学有计划地将当地民谣融入语文课程,这属于( )。
A.国家课程校本化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地方化
D.地方课程开发
【考点拓展】课程的类型
分类标准 | 课程 | 课程特点 |
组织方式
| 分科课程 | 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
综合课程 | 学科整合,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 |
活动课程 | 又称经验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 |
设计开发主体
| 国家课程 | 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 |
地方课程 |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 | |
校本课程 | 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校本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
教师资格2021年上半年最新真题,讲师详解,免费的,快去听课>>
(2020-12)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举出“杯子”的用途。这侧重培养的是( )
【考点拓展】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的特点
特点 | 概念 | 举例 |
流畅性 | 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强调的是数量多 | 比如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所有偏旁为“氵”的汉字,写出汉字越多,说明流畅性越好。 |
变通性 | 指的是发散项目的范围或者维度,范围越大,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好,如举一反三 | 让一个红砖的用途,结果一类被试只能列举出局限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的例证,说明被试的变通性较差。 |
独特性 | 指的是产生不同寻常、独特新颖的见解 | 给面试者提供一个一般的故事情节,要求他们想一个恰当的题目,独创性高的人想的办法都比较独特,独创性低的人想的办法都比较常规。 |
(2020-17)学期末,李老师对小明作出的评语是:“这个学期你上课听讲比以往认真,积极回答课堂提问,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有很大进步。继续加油,我看好你哦”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质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取向在于对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评价结果的呈现都充分发挥教育主体自身的投入,并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评价的内容与结果。观察,访谈,谈话等都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题干中,李老师对小明的学习过程、态度进行评价,而非数字化的,因此为质性评价。
【考点拓展】教学评价的类型
分类的标准 | 名称 | 概念(了解) | 关键词(重要) |
评价基准 | 相对评价 | 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依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来评价和决定成绩的优劣。 | 排名 |
绝对评价 | 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 分数等固定标准 | |
个体内差异评价 | 以个体的自身状况作为参照系数,把每个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个人的某侧面相互比较。 | 自己与自己比较 | |
评价功能 | 诊断性评价 | 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 教学前、分班 |
形成性评价 | 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 教学中、改进教学 | |
总结性评价 | 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 教学后、检验学习效果 | |
评价方法 | 定性评价 | 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教学评价模式。 | 表现形式:文字 |
定量评价 | 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作出定量结论的评价。 | 表现形式:数字 |
(2019下-11)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X时间”这一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考点】知识学习的类型
名称 | 概念 | 举例 |
符号学习 | 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一般为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 历史中历史人物和事件,地理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 |
概念学习 | 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相等。 |
命题学习 | 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 句中出现了两个概念“绵羊”“羊”,并建立了一种类属关系。 |
教师资格考试的任何疑问,欢迎留言交流~
233网校高效班,讲师带你学,备考简单又高效,7本教材教辅+VIP题库+1次重学,超高性价比,立即体验>>
三大阶段授课,层层锁分助通关 | ||
基础阶段:提分20% | ||
教材精讲班 | 紧扣大纲精讲考点,夯实理论基础 | |
真题解析班 | 历年真题全面解析,把握命题规律 | |
巩固阶段:提分35% | ||
专题班 | 教学设计/主观题/写作,各个击破 | |
高频考点班 | 高频考点逐个梳理,扫清知识盲点 | |
冲刺阶段:提分45% | ||
考题突击班 | 详解考前2套模拟题,考点大预测 | |
考前救命大法 | 万能模板、大题通解,短期提分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pxx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