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第一章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

来源:233网校 2006年7月29日
  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规律、概括理论、原理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具体的原则、操作的模式、策略和方法。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应用开发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在这众多的看法中,我们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以及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等。确立这一对象的主要的依据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必须反映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和它的实质。教育心理学也就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揭示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同时,教育是一个系统,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子系统,即经验传授系统、接受系统和经验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根据学科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学科性质和特点。
  (2)学习心理,它是教育心理学的重心,它是建立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观点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3)教学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是教学心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教学环境的设置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非常多,如学科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如何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教学心理所研究的内容。
  (4)群体心理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校是一个群体,有教师群体、学生群体,还有群体间的互动。教师必须懂得群体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间的同伴关系。
  (5)个体差异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宜的教育,更加和谐的发展。
  (6)学生心理健康,它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以及道德等多个层面。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充分地发挥潜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7)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一个完整的测量评定过程包括测量与评定两个方面。
  (8)教师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师生双边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研究表明,教师的特点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重大影响。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开创阶段、发展阶段、成熟与完善阶段。
  (1)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乌申斯基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成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行为主义的研究占了主导地位,强调心理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以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为代表开展了一系列的动物和人的学习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由于在教育情境中的研究较少,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杜威采取了另一条研究路线,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强调实用主义“从做中学”,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这时候苏联教育心理学家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人为代表,主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这些思想为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它不仅吸收了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的研究成果,同时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儿童个性、社会适应、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内容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信息论的观点也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心理学,在这时主要受西方的影响,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八十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时教育心理学家主要对这种学习的特点开展研究,例如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们,在这时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的研究,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在这时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60年代中受十年动乱冲击,教育心理的研究曾一度中断。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自编了多本教材如潘菽、邵瑞珍、韩进之和李伯黍等(1980,1988,1990,1993)编写了《教育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纲要》。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紧紧地跟上了世界教育心理研究的潮流。
  从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研究的问题、教科书的内容比较一致。80年代以后研究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派别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小,特别是行为主义和认知观点之相互间出现了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东西方教育心理的研究开始遥相呼应,相互结合。
  5.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理解这一问题要与第2问题联系起来。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与教育心理学有着共同之处,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特别是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其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还是必须充分注意的。
  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小学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小学儿童的身心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这就是说,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主要是在其内因基础上,由适合于他们生理、心理内因的教育条件来决定的。
  根据前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小学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在小学儿童阶段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6.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包括哪些研究内容?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主要涉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原则和方法等。
  (2)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
  (3)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学习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类型。进一步介绍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等。
  (4)知识的获得与应用,主要涉及知识概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
  (5)问题解决与创造,主要涉及问题解决的基本涵义、过程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等。
  (6)技能的形成,主要涉及技能概述、动作技能的形成、智力技能的形成等。
  (7)品德的形成和培养,主要涉及品德及其心理结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8)学习策略,主要涉及学习策略概述、常用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掌握等。
  (9)学习的动力机制,主要涉及学习动机概述、情绪与学习等。
  (10)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类型、课堂教学评价等。
  (11)课堂学习管理,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概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等。
  (12)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的涵义、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等。
  7.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的态度应是实事求是的,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要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揭示,不能凭主观臆想作结论,这样才能揭示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规律和机制。
  (2)系统性原则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心理现象。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是报考的、开放的系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心理现象时要考虑的是整体性,注重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育心理研究的过程中,从选题到具体的研究过程,要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水平。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同时,要重视对于教育实践的考察和研究,从教育实际需要出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联系起来,这样才会有所发现,有所进步,也才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
  (4)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研究中既要重视定量的研究也要重视定性的研究。定量研究是对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量的分析,平均数、中数、众数、标准差等,定性分析就是对学生在不同教学方式下动机行为的具体特征、注意力集中的表现、参与教学的状况、兴趣性表现、师生互动的情况、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主观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
  8.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的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