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小学儿童的差异与教学
(一)重点提示
1.儿童的性别与儿童的学习和行为
男女儿童性别心理差异主要反映在学习与行为差异两个方面,而行为差异又包括课堂行为差异和社会行为差异。
2.因“性”施教的措施
面对男女儿童的性别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克服一些偏见,并采取一些措施因“性”施教。
(1)克服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
(2)正确期望与评价性别角色;
(3)指导男女学生自我社会化;
(4)优势互补,因“性”施教。
3.儿童认知差异与学习
(1)智力差异与学习;
一般认为智力是学习成就的一个可靠预测指标。也就是说,智商越高的儿童,一般来讲其学习成绩也就越好,而且将来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学习成绩的测量与其智力的测量两者的相关程度很高。
(2)认知结构差异与学习。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某一课题时,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及其组织。认知结构直接参与了和新知识的相互作用,它不仅决定新的学习能否产生,而且决定了它的保持和在新情境中的迁移。所以,认知结构是导致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4.适应儿童认知差异的教学改革
适应儿童认知差异的教学改革包括(1)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2)推行课程教材改革;(3)教学方式的改革;(4)教学技术的改进等等方面。
5.儿童社会背景差异与行为
儿童的社会背景差异与儿童的行为,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背景差异是影响儿童个体特征的重要因素;二是社会背景差异借助儿童的个体特征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6.儿童社会背景差异与教师行为
儿童社会背景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教师来说,关键在于如何依据这些差异,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使儿童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1)指导儿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2)创设情境,因材施教;
(3)沟通与指导。
(二)难点内容
1.智力差异与学习。
2.认知结构差异与学习。
(三)本章名词
性别刻板印象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