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我国古代学者的著作中有很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也包括儿童心理学思想,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我国科学史上的出现,则是晚近的事情。
近代中国心理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是随着资本主义侵人中国时一起进来的,是和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和近代文明文化的运动分不开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解放前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性质的。各种科学也都打上这个烙印,大多是原封不动地把资产阶级的东西照搬进来,而且是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服务的。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也是一样。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只有在解放以后才有建立的可能。
最早的心理学著作是什么时候被介绍到中国来的,现在还不确切知道。有人说,1907年王国维译的、丹麦学者哈甫定(H. Haffding)著的《心理学概论》,算是最早的,也有人说,比它更早的,可能还有。儿童心理学著作被介绍进来,则比较更晚些。大约在五四运动前后,已有几种资本主义国家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翻译过来,如艾华编译的《儿童心理学纲要》,陈大齐译、德国高五柏(R. Gaupp)著的《儿童心理学》等都是。与此同时,当时的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也开始开设儿童心理学课程。例如,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于1919年留学回国后,就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讲授的内容也大都是根据西方儿童心理学家如普莱尔、鲍德温、霍尔、华生等人的著作编译而成的。
最早的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可能要算陈鹤琴的日记法的研究。他对他的儿子陈一鸣从出生到大约三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作了日记式的记录,而且还作了摄影记录[见陈鹤琴著《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在他的影响下,以后有很多人从事和这类似的研究,如葛承训的《一个女孩子的心理》、费景瑚的《均一六个月心理的发展》等。同时,在陈鹤琴的指导下,在南京鼓楼幼稚园也进行了一些有关幼儿心理的研究。
儿童心理的测验研究引进我国也是比较早的。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1924年陆志韦等修订的比纳一西蒙智力测验》。随后,先在南京、上海一带,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测验就流行起来。
也有人用问卷法对儿童心理进行研究,例如,葛承训通过用问卷表来对儿童兴趣进行调查并加以统计说明,出版了《儿童心理与兴味》一书。以后这样研究,散见于刊物上的也很多。
弗洛伊德学派的心理学传入中国也很早。在这个学派的影响下,在我国一些医疗和儿童福利机关也开始了儿童行为诊疗和指导工作。以后,儿童心理卫生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内,西方有关儿童心理学的著作(其中也包括儿童学的著作)陆续被译成中文(如霍尔、华生、阿德勒、考夫卡、勒温等人的著作),但翻译没有计划,不系统,也不完整。
解放前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上贡献较大的是陈鹤琴,这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其次是黄翼,他在浙江大学主讲儿童心理学,创办培育院,进行研究工作。他著有《儿童心理学》《神仙故事与儿童心理》《儿童绘画心理》等书。他曾重复皮亚杰的一些实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在他的指导下,还研究了儿童语言发展、儿童性格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