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但是主要的影响来自父母、同伴以及学校。
首先,就父母对少年社会化的影响而言,它的作用是最明显最主要的。由于少年经常地接触到父母的言行,这种长期的紧密的联系使得父母的影响超过了其他方面。
父母对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他们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起作用的。研究资料表明:对子女表示无条件的爱的父母,帮助少年发展了积极的恰当的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了对他们自我概念的信任,以及积极的自尊。而表示拒绝和敌意的父母则会导致少年在学习、智力、同伴关系、与成人的关系等方面的困难,会导致心身疾病,甚至犯罪。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少年社会化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少年对父母的教养方式的看法。研究资料表明:较为积极的自我概念与少年认为其父母比较接受他们,很少使用心理控制、以及父亲很少严格控制有关。少年感到被接受、有人需要以及感到一定程度的独立对于其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父母对于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主要在价值观和独立观念方面。这当中可能蕴含着冲突。如果父母和少年之间在价值观、理想上有相同的地方,那么这种冲突就较为平缓,双方可以发展一种相对和谐的社会关系。否则,就可能产生“代沟”。
第二,同伴对于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相对于儿童期来说,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此时的同伴关系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少年与同性同伴、异性同伴之间的关系更接近成人的同伴关系,他们的朋友是可以信任的、忠诚的,他们从同伴关系中得到了更多的自信和对困难的理解。忠诚可信的朋友使少年无须害怕与朋友分享隐秘的感受时会受到嘲笑或传给别人听,与亲密的朋友分享失望和喜悦的感受,使他们能很好地应付这一时期的感情波动。当然,这种同伴关系也可能导致不利的影响,一旦朋友背叛,则打击相当大,可能导致他们自我价值感的下降,形成对自己的消极感受。
同伴在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与父母的影响相比,这种影响更为表面化,范围更小,时间更短。它主要集中在赶时髦、音乐、服装等方面,而父母的影响却在价值观、道德和行为方式上起决定作用。并且,同伴关系的形成一般都是由于有相似的背景和价值观,所以,同伴关系实际上可能强化了父母传授的基本价值观。因此,可以认为父母和同伴在不同的方面满足了少年的不同需要。
虽然大多数时候同伴的价值观与父母的是一致的,但是,当双方对于价值观、理想的看法完全不一致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困难;少年必须选择采纳其中的一种。这种情境对初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一般适应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对少年社会化产生影响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学校,少年每天在学校度过大量的时光,为这种影响提供了机会。
一方面,学校的一项基本职能是教育,这就意味着学校给少年传授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每个人将来成为经济上独立的有能力的社会成员所必需的,所以学校实际上在为少年以后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学校教育引导着少年接受更高的教育和从事未来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前途。同时,学校也使文化的信仰、价值观和传统得以延续,通过学校树立的榜样和学校进行的训练,少年了解了各种角色期望,并承担了这些角色。
另一方面,由于少年在学校所花的时间很多,实际上学校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场合,学校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体育活动等都成了影响因素。并且,学校为少年结交朋友、建立亲密的友谊提供了机会,而同伴又对少年的社会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学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做出了成人的榜样,初中学生跟着教师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时还从他们那里学习行为的方式。
研究证明:学校经历对少年对于自己的能力的评价产生了影响。常常成功的学生把新奇的问题看作是一种挑战,在这种挑战中他们受到鼓励去赢得成功;而经常失败的学生开始认为自己无能,并失掉了去尝试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