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化管(口腔、食道、胃、肠)
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齿生出。出生6个月后萌出乳牙,于2~3年内出齐,乳牙共20个。6~7岁开始出恒牙并逐步取代乳牙。12~14岁时,恒牙基本出全。恒牙中有20个和乳牙替换,另外12个磨牙是在乳牙的后方续生出来的,恒牙全都出齐约18~25岁。因个别人可终身不出第三磨牙(又称智牙),所以恒牙在28~32个之间均为正常。
食道:上端与咽相接,下端和胃相连。食道有三处生理性狭窄:第一个狭窄位于起始部;第二个狭窄在食道与左支气管交叉处;第三个狭窄在食道穿过膈肌食道裂孔处。与成人相比,小学生食道短而窄,管壁较薄,黏膜细嫩,因此容易损伤。
胃:一个肌性囊袋,也是消化管最大的部分。一般情况下,胃大部分位于左肋区,小部分位于上腹部。其功能是容纳食物,调和食糜,分泌胃液。小学生的胃壁较薄,血管丰富,胃黏膜柔软;肌肉层及神经的发育较差,胃容积小;胃腺分泌的消化液酸度低,胃蛋白酶和黏蛋白等含量也较少,因此,消化能力比成人差。
肠:消化管中最长的一部分,充满腹腔,可分为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9岁以前小肠和大肠均衡地生长,以后小肠的生长落后于大肠。小学生肠管肌肉及组织发育虽然不够完善,但肠黏膜发育良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网,容易吸收营养素。因此,一般小学生肠道的吸收能力比成人强。
(二)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唾液腺:一种消化腺,位于人的口腔周围,较大的有三对,即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混合唾液为五色无味,近于中性(pH值为6.6~7.1)的黏稠液体。唾液中水分约99%;有机物主要为唾液淀粉酶、黏蛋白、溶菌酶;无机物有钠、钾、钙、镁、氯等。淀粉酶可对食物中的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溶菌酶有杀灭细菌的作用,黏蛋白有中和胃酸、减低胃液酸度的作用。某些已进人体内的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病毒虽经血液传播,但也可随唾液泌出并排出体外。因此,教师及家长应当对学生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不随地吐痰,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肝脏: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大部分位于右肋区,小部分位于左肋区,其主要的功能是分泌胆汁。胆汁是由肝细胞连续不断分泌,汇入肝管流出,经胆总管而至十二指肠;或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胆汁和胰液、肠液密切配合,对小肠内的食糜进行化学消化。此外肝脏还有贮存糖原、解毒、排泄、吞噬细菌等功能。胚胎时期一度还有造血功能。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约占体重的5%,5~6岁时约占体重的3.3%。小学生的肝脏由于肝细胞分化不全,组织软弱,所以肝脏容易充血,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因此小学生易患肝病。但由于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强,患肝病后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恢复较成人快。此外,由于肝脏内血管极其丰富,质实而脆,因此,在暴力作用下易造成肝破裂,引起大出血,故应予高度重视。
胰腺:仅次于肝脏的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于胃的后方横贴于腹后壁。胰腺是兼有内分泌和外分泌的腺体。胰腺的外分泌物称为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其内分泌的物质胰岛素与糖代谢的调节密切相关。小学生胰腺富有血管和结缔组织,虽然实质细胞较少,分化不完全,但所分泌的胰液中已具有成人所有的酶如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这些物质对人的消化吸收和促进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