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一章第二节

来源:大学心理学/赵鸣九编著.—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007年9月30日
第一章 第二节 大学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一、了解、说明、预测和控制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大学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了解、说明、预测和控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育工作中为了达到有效地控制师生的教学行为,就要了解行为的动因、目的、结果与影响行为变化的因素,正确地说明有关教学行为的原则与观念,并分析影响行为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精确地预测行为发生的倾向或结果。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实的真相,探求同类现象中普遍的原理原则,注重现实的研究与科学理论的建立。因此把科学上已得到证明的知识用来探讨某一类问题,并对它作出了解、说明(或解释)、预测和控制,这就是大学心理学学科本身的研究目的。

说明就是对各类问题中的事实的陈述与现象变化特点的说明。

科学上有三种层次的解释,其一是“是什么”,其二是“怎么样”,其三是“为什么”。这三种层次代表解释的三种程度。有的问题或有的科学只能解释“是什么”“怎么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则能对“为什么”作出解释。本学科力图从这三个层次上作出说明或解释。

预测是根据科学原则或规律,对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因素进行分析,在某种现象未发生之前作出判断和预测。

控制是指主试者根据某种现象变化的原理或特点,对影响实验情境或问题发生的变量作出精心的安排,使其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就有了科学的根据。因此,心理学的科学性必须采取一定的程序、标准和方式,保证研究的客观性,而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臆测去解释。同时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而不是因人而异,这才能上升到原理、原则或规律的水平。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时,确定检测其变化的客观指标与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二、探讨与研究大学生心理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本学科是在高等学校条件下研究学生的个体心理、品德心理、心理倾向与社会心理。大学生心理的发展受到大学的环境、课程、教学、科研集体和各级教育组织与机构的影响,在教学目标上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而制约学习达到培养目标的变量或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学者曾根据大学的社会环境研究了五个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其一是表现性因素,指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其二是知识性因素,指学校在科学知识上要求的程度与水平和学生努力的程度;其三是组织性因素,指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的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表现和学生心理反映的特点;其四是专业性因素,指专业研究的实际作风及学生的人格特质;其五是学生个人因素,指目标的明确度与心理的表现。(阿斯廷和霍兰德(A.W.Astin & J.L.Holland,1961)的大学环境评价技术。)这项研究说明大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通过学校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了解大学生心理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三、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特点,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教师既是科学信息的体现者和传递者,又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学习与研讨过程、实验设计和科学创造的组织者。

高校教学与科技的发展必须互相适应。由于现代科学知识增长速度加快,而高校年限不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时更新与补充知识,指导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学习与科研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会分析性的思维方法、逻辑论证方法,解决科技与社会问题,在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中提高决策能力。它要求教师根据上述要求,深刻地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的特点,掌握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制定教学计划,采取适当的教育或教学方法。

四、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研究和探讨学生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管理方面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才能使教育措施适合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发挥教育措施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考察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进行和表现,才能有效地依据教育目的和方针施加教育影响,取得预期效果。

第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掌握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例如根据思维与智力的发展、动机与个性的形成及其发展的规律进行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的教育;根据学生的需要与学习兴趣,组织教学活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教学过程,观察了解学生,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大学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影响学生心理活动的各种因素,分析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条件、转化过程和个别差异,充分了解青年心理的年龄特点,进行品德教育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提高学校领导工作的管理水平。从学校的管理工作来看,提高教育质量是与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相适应的,这就需要研究学校管理的心理学问题。一是研究怎样从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个性、年龄等方面组成一个合理的智能结构;二是研究团体或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和个人对集体的影响;三是运用学校管理的心理学原则;四是研究教师的心理特点与积极性的发挥;五是研究学生的心理卫生;六是研究由评比、奖惩和规章制度所产生的心理作用。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