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格的意义与大学生性格特征的分析
(一)意义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例如,热爱集体、学习认真、关怀同学、有崇高的理想、自信心强,这些涉及到社会意义的特征经常的、一贯的从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而不是偶然的表现在一时或一事上,就成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从整个行为的表现看,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追求什么、拒绝什么的活动动机和目的上,而且也表现在怎样做、怎样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的、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或理想的活动方式上。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挫折与阻力有多大,这种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会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性格有明确的了解时,我们就能够预测这个人在一定的情境中做什么和怎样做。
其次,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的不同,它是由性格中具有核心意义部分形成的反映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是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态度或道德品质的调控而形成的。至于一个人的动作速度、情绪的强度或某种才能,都属于个性品质,但不是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性格是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属性的部分。在人的性格中也包含一些次要的、从属的品质,如严肃与诙谐、拘谨与大方、急躁与耐心等。这些品质在性格特征的统一体中与核心品质结合起来表现在人的行为和态度上。
(二)性格特征的分析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对现实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尊心、集体主义、热情、关怀、正直、坦率等,以及与此相反的一些性格特征,如自卑感、对人冷漠、虚伪、狡猾、缺乏同情心等。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就是在集体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在集体生活中交往建立起来的,性格特征是在集体中形成与发展的,性格差异也是在集体中表现出来的。
第二是对劳动或工作、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以什么态度对待劳动、工作与学习及其成果和产品,如学生对学习是否认真,是否喜欢劳动,有没有责任心和义务感。有的学生对自己担负的任务、作业、家务劳动、公益活动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而有次序;有的学生消极、冷漠、懒散、马虎,完成作业草率,做事杂乱无章。
在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非常重要,这种精神使学生朝气蓬勃,具有追求与钻研问题的求知欲与敏感。缺乏这种精神的学生则表现出怠惰、消极、得过且过、精神萎靡。
第三表现在对自己、对自己个性态度上的特征,如谦虚谨慎与骄傲自满、自尊与自卑、自信与自馁、大方与羞怯、自我批评与自我放纵。学生如何对个人作出比较恰当的自我评价,这种性格特点是随着集体生活、教育、年龄而发展的。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在行动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采取适当的手段克服达到目标的障碍时所表现的特征,如自觉性与盲目性、独立性与依赖性、果断性与优柔寡断、坚定性与懈怠、自制与放任、沉着与鲁莽、勇敢与怯懦、纪律性与散漫性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
人的情绪经常影响人的活动,当这种影响比较稳定地控制人的活动时,就形成性格的情绪特征。它表现在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快慢、强弱和保持时间的长短上。有的人情绪变化迅速,有的人情绪变化缓慢;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有的人情绪比较宁静;有的人心情和心境总是乐观的、舒畅的,有的人心情总是抑郁不快、愁绪满怀。
4.性格的理智特征
这种特征表现在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在感知方面,有的人观察时注意分析事物的细节,有的人则注意事物的整体和轮廓,有的人观察敏锐,有的人迟钝;在想象方面,有的人幻想多,有的人从现实构思;在思维方面的广度、深度、独立性、灵活性等都有不同的表现。
二、大学生性格的类型
(一)根据“心理力”(libido)的倾向,可以划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外倾型的人被心理力引向客观的外部环境的知觉、思维和情感之中。外倾者的情感外露,注重实际,善于交际,活泼开朗,对周围的一切兴趣广泛;内倾的人被“心理力”引向主观的内心世界而产生自我感知、思维和情感,谨慎小心,深思熟虑,顾虑重重,冷漠,寡言,不善于交际。这两种基本倾向具有四种心理机能,即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思维是由彼此联结的观念组成,受伦理、法则的支配;情感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功能,它是一种根据表象唤起的愉快与不愉快的体验;感觉是通过感官刺激(包括机体的内在刺激)而产生的经验;直觉是一种直接把握到的而不是作为思维和情感的结果产生的经验。由于这四种心理机能的支配,就形成了性格的八种类型。(霍尔等著,冯川译:《荣格心理学入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36~154页。)
1.外倾思维型
这种人重视理解自然现象和客观事物的规律,重思考而不重感情,喜欢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讲究逻辑顺序,有判断和鉴别能力。
2.内倾思维型
这种人不关心外界现实,以自我为主,情感冷漠,与人疏远,倔强偏执,不体谅他人。
3.外倾情感型
这种人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反应强烈,热情奔放,爱浮华,喜怒无常。
4.内倾情感型
这种人情感沉着,不向外表露,沉默寡言,对人冷淡,有抑郁情绪;有时表现为恬静、深沉,给人以自信自足之感。
5.外倾感觉型
这种人依据感觉估量生活价值,讲究实际,情感体验肤浅,对事物存在的意义不作更多的思考。
6.内倾感觉型
这种人不能深入到事物的内部,重视个人内心的感觉,在事物与自我之间凭知觉观察一切,缺乏实际的思想和情感。
7.外倾直觉型
这种人凭直觉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不安于稳定的情境,不能保持长久的对工作目标追求的兴趣,对反复出现的日常事物容易厌倦,不断转移方向。
8.内倾直觉型
这种人不关心外部事物,以自己的意象为主,从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而又不能超出个人直觉的范围,内心充满幻想。
(二)根据人类的文化生活领域,斯普兰格(E.Spranger)把性格划分为六种类型
1.理论型
这种类型的人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冷静地思考事物的本质,追求各种观念和理想。
2.经济型
这种类型的人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关心各种实际事物,从经济观点出发,判断它的可利用程度,追求实用价值。
3.审美型
这种类型的人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善于体会美的感受,经常用优美、对称、整齐与和谐来衡量一切事物。
4.社会型
这种类型的人以群体和他人为活动的中心,把社会的一般福利和关怀他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喜欢与人交往,为人善良,能容忍他人,追求社会的进步与改善。
5.政治型
这种人以权力、地位为中心,有强烈的支配欲,热衷于控制与命令他人,为人自负,比较专横,固执己见。
6.宗教型
这种人以信仰为中心,相信命运,不愿正视现实,对别人态度谦和,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寻求神秘的力量。
(三)根据意识倾向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目的方向明确和意志坚强类型;
(2)目的方向明确,但坚定性、自制力不足的类型;
(3)缺乏目的方向性,但意志坚强的类型;
(4)缺乏目的方向性和意志薄弱的类型。
(四)根据生活目标可划分为16种类型
(1)“未来理想专家”型;
(2)“理想大学生”型;
(3)“职业家”型;
(4)“学者”型;
(5)“纯理性主义者”型;
(6)“勤奋”型;
(7)“平庸”型;
(8)“懒汉”型;
(9)“社会活动家”型;
(10)“博学者”型;
(11)“运动员”型;
(12)“消费者”型;
(13)“假现代派”型;
(14)“中心人物”型;
(15)“机灵鬼”型;
(16)“极端消极”型。
(五)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16种人格因素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从描述人的行为的词汇中运用系统观察法、实验法和因素分析确定下来的。他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它表现出特征化的相当持久的行为属性和广泛的行为倾向,特质这个概念能表明不同时间与不同情境下的某种行为的类型。特质的种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种特质,即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有各种相关性的观察资料,例如,有人发现受的教育越正规者,看的电影越少。这种观察很肤浅,说明不了问题,它仅能表示特质间有某种组合的倾向。根源特质是内在的因素,它能控制表面特质组合的变量,一种根源特质影响多种表面特质,而一种表面特质可能来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
根源特质是组成人格的因素,并影响人们的各种行为。从行为表现来看,某些人可能具有相同的根源特质,但这种特质起作用的程度不同。例如,每一个人都有智力,但智力的量是不同的。根源特质的强度对人们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而智力作为根源特质的外部表现则是表面特质。卡特尔的16种因素就是从生活纪录资料、问卷资料和客观测验资料中分析出来的。每一种因素给出两个名称,一为高分组名称,一为低分组名称。这16种人格因素的符号和名称是: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
每一种特质都可以用双向形容词来表示,例如冒险的—怯懦的、自信的—无把握的、支配的—顺从的、想象丰富的—不受幻想影响的等。稳定性(C)在高分方面是指情绪的成熟、稳定、持久、平静,对问题讲求实际;相对的是不能忍受挫折,情绪易变,爱冲动,对工作推诿,逃避必要的决定。
图8-1 16种人格因素测验图
(根据刘永和、梅吉瑞的卡特尔16PF,AB修订合订本和R.L.阿特金森等著《心理学导论》,1987年英文本第425页之图改编,图中阿拉伯字为标准十分。)
一项调查的对象是大学二、三年级学生371名,其中理科生237名,文科生134名,年龄分布在18~22岁之间。(参阅黄希庭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9~242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在16种人格特质中,乐群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等十项较好。
理科大学生在聪慧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紧张性五项较优于文科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制性这十项比理科生较好;女大学生在敏感性上较高于男大学生;在独立性上,女生比男生依赖、随群。
我国大学生的双重人格因素类型(或人格类型的次元因素),包括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
分析结果表明总的趋势是焦虑型稍多于适应性,外向型稍多于内向型,安详机警型非常明显地多于感情用事型,果断型明显地多于怯懦型。
理科大学生的焦虑型稍多于适应型,安详机警型非常明显地多于感情用事型,果断型明显地多于怯懦型,内向型与外向型无差异。
文科大学生的感情用事型非常明显地多于理科大学生,其他基本一致。
男女大学生的类型差异,在适应型、外向型、感情用事型、果断型方面,男生多于女生;在焦虑型、内向型、安详机警型、怯懦型方面,女生多于男生。
三、大学生性格的培养与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性格,对学生性格作诊断和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了解性格的方法一般采用调查研究、自然实验、传记分析、个案追踪、总结经验等。比如了解学生的家庭史、个人生活史,建立学生活动和性格记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研究,做出诊断措施与教育方案。性格形成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性格是在个体与生活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性格的形成是一定的生活环境的反映,但生活环境并不能直接决定性格特征,它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与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性格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早期环境与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都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对儿童过分的溺爱、放纵、娇惯,就会形成依赖性、任性、娇气、执拗、不爱劳动、傲慢等性格特征。对儿童打骂、训斥、管教严厉,又会使儿童形成拘谨、胆怯、自卑等性格特征,不能培养他的独立性、主动性。
学校、班集体的规章制度、纪律、舆论,校风、班风、教师的作风、社团生活都直接、间接地影响人的性格的形成。
社会环境是通过校外活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与其他人的交往和关系,影响学生的性格。
第二,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锻炼性格。要求学生按照学生守则、道德标准、行为准则和纪律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学习过程、集体生活、公益活动中提出要求,锻炼性格和意志。
第三,通过榜样的作用形成性格。如开展学习先进人物、英雄的活动,通过同学、教师的榜样作用,通过文艺创作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影响性格的形成。
第四,通过自我教育培养性格。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是变被动为自觉的过程。自我教育要明确地意识到社会和学校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产生严格锻炼自己的愿望,并确定榜样与理想作为自我教育的目标;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确定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如克服暴躁、不耐心、不谦虚或意志薄弱、没恒心、不果断等,并制定个人教育计划,规定做什么,怎样做。
培养学生的性格,要把教育与自我教育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