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相互联系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的。在微观方面是指影响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内部因素,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宏观方面是指制约微观变量发展的管理与社会因素。
一、大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
智力是综合了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理解和数运算等而形成的统一的能力来进行活动的。高等学校各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把观察、记忆和理解联系起来,因为,“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观察具有两个因素:知觉因素和思维因素,在观察过程中怎样对知觉对象进行分析,既有知觉作用,也有过去的经验和理解的作用。大学生的观察更富有目的性和系统性,能区分主要特点和次要特点,能与思维密切的结合起来,组织观察程序,周密地对现象进行分析。
在观察时,大学生的视觉注意广度,根据一项对大学生一、二年级文、理科及男女性别各半的测查结果表明,在呈现画有随机分布的3~12个点子的卡片时,如呈现时间为1/20秒,一般能注意到8~9个(白色背景上的)黑点;如呈现时间为1/50秒,则只能注意6~7个黑点。大学生的视觉注意广度与中、小学生比较,正确估计的百分数都高于中、小学生。(杨广兴、林镜秋等的实验报告。)
在上述同一实验中,对大学生70人,以数字为测试材料,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数字的记忆广度,正背时为8.6个数码,但个别差异较大,一般不低于5个数码,也不高于11个数码。这与通常认为的7±2稍大,而与奥伯利(H.S.Oberly)实验中提出的8.7个相近。倒背的数字约为5.3个数码,一般不低于3个,也很少超过8个。
理解是在观察过程中以知觉材料为基础,分析与综合事物的关系与联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对知识的理解要通过记忆,记忆过程包含着相当复杂的智力活动,就记忆与思维的关系来说,在心理发展的初期阶段,记忆占显著地位。实际上在幼年期人们把许多思维活动归结为记忆。记忆与思维始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记忆的方式与思维的方式彼此是相适应的。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是本质上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前者是在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属性和特点的比较而形成的,少年期的思维主要是经验思维,与此相适应的是以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的方式表现出来,逻辑思维与记忆正处于形成过程。后者是通过对事物的关系的分析而进行的思维,在青年期随着理论思维的发展,语词—逻辑记忆也向高水平发展,理论思维能把记忆课题改造为认识性课题,大学生在熟记时,能抓住主题、标出重点、编拟提纲、写出摘要,把新材料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组合起来,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记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逐渐改变了中学时代把记忆课题仅仅当做记忆任务的方式。
二、大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除了认知因素以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其中包括学习兴趣、态度、情绪、意志、性格等因素。
(一)愿望或理想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因素
根据我们对七所大学八个系学生的调查(参阅赵鸣九:《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心理特点》,见《西北五所高师院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这七所大学的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自己的愿望、理想能够或一般能结合起来的占75%,较少或不能结合的占25%。
(二)注意力集中与否与阅读和作业完成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调查中反映出能够聚精会神地阅读和完成作业的占65%,注意力不集中的占6%。自习时注意力能够很快地集中起来的占46%,而自习时喜欢空想或有时空想的则占40%,这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的问题。他们对不愿学习的科目基本上是不用心听课的,这项人数约占43%,其中有认识因素,也有情绪、兴趣和意志的因素。
(三)大学生在学习上自制力和探索问题的坚毅精神很强
他们能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完成学习计划的约占72%,在不留作业的情况下也能复习功课;缺乏自制力的占4%~14%。
在探索毅力上,喜欢追根问底的占50%,不追根和较少追根的占3%和12%。当学习和工作中发生错误时,追究原因的占70%,不追究原因的占2%和11%,在这个年龄时期,他们坚持或较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改变观点很快和较快的只占2%和9%,在完成任务的速度上一般较快,约占85%。
坚强的毅力主要表现在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业成就目标(这里不是泛指人生的目标),对这项问题的回答,表示坚持或较能坚持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者占55%,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者仅占2%和12%。这个问题又与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期望有关。其中期望高和较高的占64%,期望较低的占6.5%,没有什么期望的占3.5%,期望一般的占26%。这表明大学生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并抱有较高期望的占优势。
(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性格特点
从思想交流方面来看,较愿意和经常与别人交换意见、想法的占52%,不愿和较少与别人交换意见的占6%和16%,这说明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倾向于互相交换看法和观点。在自我评价方面,注意别人对自己怎样估量的人占37%,不注意别人怎样估量自己的占36%。
在情绪方面,容易激动和紧张的学生占57%,一般的占19%,不易激动的占10%,较少激动的占14%。这说明情绪的激动性仍占优势。在考试前显得精神紧张的已经是少数,约占5.5%和13.5%,但对考试分数(指及格以上的分数)的好坏认真和较认真的占37%。
大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受到智力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能取得比自己智商更高的同学所取得的优秀成绩。也有相反的情况,就是自己的智商虽高,但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了与其智商相符的成绩。
例如,某校生物系学生甲,女,22岁,单项智力测验量表分是常识13,理解18,心算13,相似性18,背数10,译码18,填空14,积木图案14,图片排列12,图像组合12,总分IQ127。考试成绩是:人体解剖97分,植物生理94分。而学生乙,女,21岁,与甲同班。单项智力量表分是:常识11,理解12,心算13,相似性13,背数11,译码13,填图8,积木图案9,图片排列5,图像组合9,总分IQ104。与甲同时考试的成绩是:人体解剖98分,植物生理90分。两人的学习成绩相近,但智力的差距很大。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显著。因为学生甲是系学生会生活委员,活泼,爱唱歌,反应灵敏,兴趣广泛,喜欢看小说和科普作品。由于社会工作和广泛的兴趣,而使学习课业的时间减少。学生乙学习踏实,体质较差,患有心脏病,对学习课业抓得很紧,较少看其他的书籍。
学生丙,数学系学生,男,21岁,学习成绩很差,补考过几门课程,但智商是118分。原因是基础差,成绩低,有自卑感,喜欢打扑克,患神经衰弱症,容易分心,上课或做作业时,思想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引自黄桂芬、吴福元:《20~24岁青年智力差异的分析研究》,上海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室印。)
以上两种情况都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的管理与社会因素
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对各门学科的预习、复习,阅读参考资料,参加集体活动、体育文娱活动,都要求有个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特别是大学生的机动时间较多,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自学能力,就要制定计划,对学习加强管理因素。
根据我们对七所大学八个系的学生的调查结果如下。
(1)制定每学期(或每学年)的生活和学习计划的占41%,基本上不制定计划的占33%,一般的占26%;在一天时间的利用上,经常检查的占39%,基本上不检查的占30%;对假期的学习时间,基本上不制定计划的占51%,制定计划较认真的占17%,认真的占7%。
(2)就计划的适宜程度来分析,学习时间与其他活动时间的安排,协调的占51%,较不协调和不协调的占17%;学习计划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完全适合和基本适合的占70%,较不适合和不适合的各占5%。这项调查也可以说明学习计划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制定的。
(3)在生产实习或教育实践方面,具有规划布置和组织管理能力者占45%,缺乏和较少者占23%,一般的占30%。这说明组织管理能力在大学教育阶段,仍是值得注意培养的问题。在工作顺序和保持作业整洁方面,只有4%不注意,7%较少注意。
(4)调查表明,在集体关系方面,大学生注意参加集体活动的占72%,不注意的只占3%;在班级活动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较协调的占72%,小部分不协调者占3%,不协调者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