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教师的角色地位
(一)大学教师的角色特点
(1)教师工作的特点是传播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在历史发展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大学教师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科学素养,具有培养青年一代的责任感、事业心,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深刻性。教师在历史发展中传播实际的和理论的知识体系,研究与控制促进生产发展的技术手段,解释与讲述价值与规范原则和观念的结构。(参阅[美]菲利普·巴格比:《文化:历史的投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七章。)教师的思想观点有较大的可塑性,重视个人声誉,尊重知识,轻视权力地位,讲气节、讲清高,有时偏执己见。
(2)从事精神生产、劳动具有个体性,成果具有集体性。
教师进行精神生产和创造是以教育任务为基础的,考虑与阐述问题能从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展开思想,思路比较开阔,分析与综合能力强,经常提出问题,进取心强。精神生产的个体性使每一个教师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和风格。教育工作的结果则是从全体同学阶段的或毕业前后的总效果给予全面的衡量。由于教师工作方法的这种特殊性,形成了一种从个人的估计出发观察问题的习惯,容易夸大自己的作用,而产生“文人相轻”的思想。学校管理者如能增强教师之间的来往,增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则会有所克服。
其次是教师的性格与习惯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的教师热情活泼,积极主动,各方面关系融洽;有的教师进取心强,教学与生活上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有的教师离群索居,宁静深思,刻意钻研;有的教师喜欢深夜工作;有的教师读书成癖,不拘小节等等,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和习惯方式。此外,不同学科教师的职业性格与习惯随着学科的特点也有不同。
(3)教师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
从传统的教育思想来看,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为“师”要有自己的基本观点、知识和学术水平,要有娴熟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教学方法;为“表”要有高尚的品德与情操,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现代教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强调由教师、教学手段、信息流、设备、学习和检查形式等方面组成的系统出发。作为控制者的教师比作为被控制一方的学生,在思想境界上更高,这种优势影响大学生智力活动形成的途径,也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的方法与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影响学生、影响教学过程的诸因素中的最积极的因素,是能够制约其他因素的因素。通过教师的作用调整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并把不适合的因素改变为合乎学生需要的因素。教师可创造性地把青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学特点或规律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高校规格的人才。
从这种地位出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时是系统的,有时是非系统的,其途径有二。
第一是通过教学途径,教师根据教育方针、培养计划有系统地影响学生,这条途径是根据两个基本方面进行的,这就是现实的、初始状态和预期的概率状态。高等教育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的总和,而是根据可预见的培养专门人才的要求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水平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知识系统。
第二是教师本人的范例作用,教师是以个人的整个行为和人格来影响学生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精神面貌、语态、兴趣、爱好、情绪表现的乐观与消沉、意志品质的坚强与懦弱、气质性格的特点、生活习惯与个人风度等等。这些特点都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或无系统地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言教”与“身教”在这条途径中起相辅作用。一个威信高的教师本着教书育人的精神,两者都会获得良好的效果;一个威信低的教师,可能只注意教学上的效果,而忽视行为范例的表率作用。
(二)大学教师的角色行为
教师的角色行为,第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教学内容和手段,为学生规定某一学科领域所必须掌握的稳定的基础知识和工具性知识的范围;阐明有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基本发展方向、思潮和趋势;对大学生一般发展、世界观和扩大科学发展的视野提出要求。第二是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激励学生发挥个人最佳的学习潜能,协调学生的能力与课程、教学程序、教学媒介、作业之间关系,作出合理的安排。第三是创建优良的班级气氛和规范性的团体动力结构。第四是配合学校和学科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充实学习经验,选择评估学生表现的方法,并利用评价的结果,增进学习和教学效果。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影响是教师的讲述、意见、对学生的指导动作和评价行为;间接的影响是鼓励和赞扬学生的参与感,通过沟通思想、征询意见加强情感上的联系。能力强的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有弹性地运用直接影响,结合间接的影响,运用熟练的社会沟通技能,圆满地达到教学目标。而缺乏经验的教师或年轻教师则需要一个锻炼过程掌握这种技能。
(三)大学教师的角色意识
教师这个角色有其特殊的角色意识,根据调查发现,教师在社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友好态度等人格特征方面的得分,都高于一般从事科学研究者(如物理、化学、机械工作)的得分。这个职业角色最突出的表现是:(1)积极负责,遵守纪律,对人热情,态度友善,注意行为的表率作用;(2)强调自我控制,力求适合于他人的需要和要求。当个人的个性特质适合于教师的角色要求时,从事这类职业是适宜的。但仍然需要通过教学生活的历程形成与培养这个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观、态度、观点、个性特点与风格。
在实际教学和生活活动中,教师也会发生角色冲突,其中主要的表现是处理师生关系之间的角色冲突;高等学校培养人才规格与学生个别差异的矛盾冲突;各种职业之间在政治、经济、生活水平、工资待遇方面的对比而发生的冲突。有时也会产生角色模糊,在如何处理教学、科研、社会活动、业余爱好等问题上,如果角色含糊不清,就会冲击教学,淡化角色的主要要求。
二、大学教师的角色任务
大学教师的任务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高等学校教学本身提出来的任务变成教师的实际行为,这是一个专业角色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作为训练有素、善于思考、勤于探索、诲人不倦的教育工作者(或教育家)、思想家、心理咨询工作者集于一身的角色任务。
(一)教学方面的角色任务
(1)熟练地教好所担负的学科教学任务,讲述的内容充实,阐述清晰、深入浅出,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机敏性。
(2)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领域的较高的科学造诣。广博而精深的学识,具有担负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取决于教学理论的坚实和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不断完善和补充新的科学信息。
(3)高等学校教师的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必须提高科学素质,能探索、提出和研究本学科的新的课题,选择科学技术发展的最优方面,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因为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不仅是系统地讲授一门学科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地探索科学范畴关键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4)高等学校的教学不在于向学生灌输某一门学科的内容,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教学、科学和专业上的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组织与控制大学生学习有关学科的认识活动,教会学生探寻科学信息与应用信息,组成知识的严密体系;教会学生创造性的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并确定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各种事实与现象,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任务
1.教师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教师的教育艺术是社会心理与教育心理综合的艺术,这种艺术是通过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意志和个性品质及文化素养等全部特征培养起来的,它不是一种技艺,它要求教师在关心、原则性和责任感的基础上建立师生关系,并从智力上、道德上、美感上和情绪上把学生充实起来。
教师的艺术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思想、知识、情绪和个性影响学生的全部过程。这种影响不仅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和教育方法,而且也依赖于教师能否运用自己的感染力。有感染力的教师,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而且也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灵活、机智、多样化的教育技巧中成功地感受到影响。因而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同一班级的同一门课,可能都获得成功,这种成功表明他们把科学知识与个人经验融合起来的艺术所达到的完美境界。
教师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教师的要求较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教师通过思想、情绪和个性特征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从而引起他们模仿或重复这一类行为和活动。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对行为起巩固、调整和矫正的作用。教师运用这种感染力向学生提出的要求,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
(2)更易于使学生积累理智的和情绪的学习经验。理智和情绪的学习体验能使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评价。在教学和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带情绪的评论,班级受到的表扬、奖励与批评,竞赛的成功与失败,都会使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的经验。这种经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借助于情绪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助于他们通过迁移来正确地对待交往。
(3)能妥善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冲突和挫折。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挫折或发生内心的冲突,这种状态如能及时得到妥善的处理,就可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新材料的最初阶段,学生如果由于迷惑不解而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紧张并引起不大的焦虑,有助于激发积极探索的热情。艺术感染力强的教师,就是善于在必要的问题上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挫折与冲突,并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毅力与摆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这就是教师的沟通与交际作用。
2.教师是学生学习心理的“催化剂”
“在自然科学里,催化剂是促进变化的一种物质成分。水通常用来作一种催化剂,因为很多化合物溶解后才有反应。” (参阅[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69页。)林格伦(H.C.Lindgren)用它来比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心理催化剂的作用。学生心理的发展、智力与品德的变化都离不开教师活动的积极卷入,如果没有教师的作用,这种变化是难以预期的。教师担负着传递社会信息、文化价值、规范标准的任务,学生往往把教师看作是社会榜样的代表。通过社会性学习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用榜样教育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态度、行为、思维模式,并促使学生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体系。
教师的心理催化作用依赖于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活动效率涉及到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如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组织的因素),这些因素又是通过教师个性的内部条件而发生影响的。为了提高教师活动的效率,就要使教师的心理结构和机能符合其教学活动结构与变化。关于教师的教育能力在下一章讨论。
3.教师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在班级中的任务是为学习制订规则和程序,安排活动与建立学习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组成一个健全的集体。关于高校教师活动的职能结构有人提出四个组成部分:其一构造性的部分,是指制定工作计划,改编教材,设计学生的活动;其二组织性的部分,是指在各类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活动的项目与步骤,包括实验、实习和见习;其三交际性的部分,是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及各种社团、科研小组、学术团体、运动队与文艺娱乐组织中的人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四知识性的部分,是指教学职能和研究学科领域的职能。因而教师必须具有组织班级群体活动的能力。
4.教师是学生心理的咨询工作者
所谓心理咨询,就是“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转引自张人骏等编:《咨询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原文出自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教师就是按照这一要求作为学生心理的咨询工作者,帮助学生建立正常有效的生活方式,减轻神经性焦虑,克服学习上出现的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在人际关系方面,克服交往中出现的人格障碍,取得其他同学的悦纳、理解、尊重与信任。帮助学生获得心理需要的满足,使青年心理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达到成熟。教师的顾问作用就是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方向的指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途径。如果教师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就无法在关键时刻帮助学生,不能担负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这是最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