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材《大学心理学》第十六章 第二节

来源:233网校 2007年10月7日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大学教师个性的心理品质


一、教师个性的心理品质的意义

第一,教师个性的心理品质具有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教师的个性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既以个人的学识影响学生,又以个性品质影响学生。教师的教育思想、世界观、信念、性格特点、意志的坚韧性和自制力,影响学生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整个生活的发展。因而教师的教育能力可以分为十种:理解学生的能力、通俗易懂地讲授教材的能力、劝说他人的能力、组织能力、教育的分寸感、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迅速地反映情境并在其中保持举止灵活的能力、胜任所教学科的能力、引起学生兴趣的能力、预见自己工作结果的能力。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整个个性品质密切结合起来影响学生的生活,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和人生历程中的表现。一个性格很不好的艺术家可能很有才华,但是作为教师若具有很坏的性格,就不一定能成为好的教师。教育能力的每一个方面都反映着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

第二,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共同的目标,师生双方是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学生必须从教师方面获得启示与帮助,教师指导与控制学生的活动,影响学生的感受性和积极性的变化,激励并引起学生对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兴趣,培养他们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善于观察、倾听、思考、组成知识体系,形成稳定的情感与信念。

第三,教师个性品质是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影响的。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善于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细微的变化。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和情感的稳定性。激动的心理状态妨碍教师的注意力,削弱知觉能力,影响他对全班的视野和班内发生情况的觉察。

二、教师个性品质的特点

大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个性品质,从高等学校工作的特点和大学生的“教师观”,提出了各种评价和看法。

(1)对大学生的询问调查的数据为:博学占64.6%;善于通俗易懂地讲述教材占38.5%;一般的文化水平占29.7%;有原则性占28.6%。

(2)大学毕业生认为教师应具备的品质有深入地通晓学科、高度的修养、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原则性、信任、公正、诚实、正直、严格要求、彬彬有礼、态度端庄、委婉、善于依靠学生个性中积极品质的意义。

(3)关于大学教师个性特征的问卷调查有以下六项:仪表的举止风度、走路的姿态、面部表情、手势等,占37.2%;讲课的特点,包括言语表达、情绪表现、讲述的技巧、迅速地转入主题,占34.0%;对待学生的态度,包括严格要求,注意学生的课堂行为,对学生关心、评价公正等,占17%;学问渊博,智力敏锐,是否熟练地运用讲稿,占8.5%;接受与转达意见占2.5%;其他占0.8%。(以上三项参阅[苏]M.N.季亚琴科等著:《高等学校心理学》,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91~192页。)

(4)上述调查与我国一般调查相比,我国学生喜欢的教师个性品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在性格方面,喜欢温和、开朗、活泼、耐心、幽默、有多方面的兴趣的教师,把教师看做朋友;在品德和工作态度方面,喜欢公正、民主、大公无私、负责任、守信用、热心、认真而不感情用事的教师,他们要求教师的人格高尚,把教师当做崇敬者看待;在学识和能力方面,喜欢有智慧、聪明、知识广博、教学有趣味、方法好、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他们把教师视为智慧的传播者。

根据调查,学生不喜欢的教师特点有常常训人、要求过严、情绪不稳定、不耐心、缺乏同情心、过分严肃、服装不整齐、不和同学在一起、作业困难、说话刻薄、偏爱、教学方法不好等。

为什么教师的某些个性品质使学生感到不愉快呢?因为过分的要求和指责会使学生感到压抑;语言上过分的尖利与挑剔会使学生感到屈辱;教师性格上的过分仁慈、温顺与忍让可能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容易放任自流而缺乏原则性;情绪上的过分冷静又可能变为漠不关心;教师的过于主动、无微不至的关怀又会使学生失去主动性。一个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恰恰是能掌握好教育的分寸,恰到好处地、适度地影响学生。

三、教师个性品质的自我评价

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仅为学校主管部门、教研室和在师生的相互关系中受到评价,而且教师也从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反转来检查自己、评定自己,透过自己的“学生观”来评价教师的个性品质。现以反省提问的方式把它列举出来。

(一)教师知觉与人际关系

(1)在教师的自我概念上是否觉察到自己的教学成就与其他人的成就有紧密的联系?更确切地说,是否知道自己的专业成就更大地决定于自己所培养的学生的成就?自己在专业教学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但是这种成就与学生脱离开来是难以想象的。

(2)教师是把自己设想为一个定型的、在发展上完成了的人,还是设想为一个正在促进智力上和行为上发展的人?前者显示出智力迟滞、性格保守、思维固着的一面,后者显示出智力灵活、性格适应变化的一面。

(3)在教师的自我意识中是否培养起灵活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能使教师发展创造精神,自愿为社会献身,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减少消极的厌烦情绪和冲突。灵活的自信心能适应青年群体活动的动力状态,用自信心代替焦虑或担心能随着情况的变化,以敏锐的知觉掌握良好的教育时机,及时帮助学生和调整师生关系。

(4)教师是否觉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容忍差异观点的人,而且是一个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观点的人?当几个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表不同的意见时是否感到满意,当学生与自己争论时是否能严格地判明是非?缺乏对不同意见、差异、争论的容忍表现是急于回答问题,堵塞学生的思维。容忍与耐心地听取别人的表述是鼓励不同意见的争论,启发学生敏锐的智力活动。健全的真理的探索是由民主气氛促进的,防止武断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轻松的、没有压力的环境来研讨问题。

(5)在教师的自我概念中,是否认为自己的个性品质和情绪问题可以评论?是否接受批评或者寻求批评作为自我个性和专业发展的一个部分?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个性品质和教育能力的优点和缺点,知道自己的特长,克服自己的缺点。因而教师需要了解自己与需要了解学生是同等重要的,教师也应为自己的心理作出鉴定。

(二)自我评价与教师的“学生观”

上一部分所强调的是教师的自我知觉,这种自我观严重地影响他对学生的看法、观点和教育方式。这部分提出以下几点来分析教师的学生观。

(1)教师是否对学生的生活领域很敏感?这些生活领域与教师的关系如何?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否认为学生的知觉、思维、情感、态度、信念和理想的变化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认识学生心理的复杂性,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理解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为大量的活动因素所制约。其中可以提出的问题有三个。①对人的发展采取什么观点,是否把人的发展看作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涉及到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概念。优等生在智力方面的表现是反应快,观察力强,理解力深,思维有条理,概念清楚,回答与论证问题有逻辑性、系统性;表现在意志、性格方面是学习的责任感强,好胜心突出,能排除干扰钻研问题,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意志力强。而差生在智力上反应慢,理解力差,思维迟钝,回答问题错误率高;在意志、性格方面,责任感不强,学习敷衍应付,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这种情况能不能改变?②把人的活动的原因看作是取决于个人本身的因素,还是取决于教学环境或过程因素,以及其他因素?③在激励学习的因素中,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怎样把现实条件与个人心理的变化联系起来?

(2)在教学活动中是以人为定向,还是以事物或事件为定向?有些学科的内容专门研究物质现象或事件的变化,因而强调以事物为定向,与学生的接触较少,很容易重视事物,而对学生的知觉和理解不足。有人提出在任何条件下,教师都应以人为定向,而且要喜欢和热爱学生,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所吸引,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欣赏他们的成就和积极的发展倾向。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从教育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上来定向,还是从孤立的事实来定向?前者是把教学与培养高等学校合格人才的任务或教育目标联系起来,有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后者是就教材讲教材,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在接触学生时是否特别注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是否有轻视、贬低他们的思想?向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从各方面考虑适合于他们进行学习的特点,给予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尽量减少失败的经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5)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情绪不稳定的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的情绪保持稳定。但是,教师职业角色的本身,有令人产生满意感的一面,也会使人感到压力的一面。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引起心理的紧张,有管理问题,有师生关系问题,有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教学效果问题,也有来自校外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教师心理的失常,以致发生心理疾病。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