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消耗无序——有序
混屯的信息终究成为了一事件。当重要信息来临时,日有所想,夜有所思。多年来的冲动与愿望被信息包装后组成一则故事、事件。
佛咯依德把梦解释为潜意识的活动,在梦中人们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梦的方式却往往不那么直接,甚至有反愿望之梦,当然他发现儿童的梦却是非常直接的,并反映着生活的本来面目。在成人的梦中一些未能满足的愿望或欲望得到了释放,并以伪装的方式发现出来,往往发以不相干的词、信息、其他记忆的形象来代替,给梦的解释铺上了层层迷幻。但为什么梦会欺骗我们呢?梦又维护会被改造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千千万万的信息与记忆,而一些记忆却不被表露,于是可以释放出欲望与本能状态,人类具有了理性之后,理性便压制本性,一些记忆或真实想法也被层层压制,由于一些本能或内心的想法很容易带来不利,我们会用理性来权衡,又由于信息与记忆的不断增多,潜意识在大量理性与意识的累积后在也无法出头。但是在梦中,意识是被抑制的,于是潜意识便开始反抗的反抗、浮现的浮现,然而战斗仍然没有结束,没有抑制的意识又出来“维和”,梦因此被改造了。它们被包上了糖纸,梦的伪装性决不输给清醒时理性伪装,潜意识在睡梦中曾现出来,但偏偏又被改造。就如佛咯依德说的“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而达成。于是当我们分析梦时,我们就剥开层层的糖纸,最后留给我们的就是“原始动机”。
梦来自于愿望,梦来自于经验,梦来自于思考,并非所有的梦都只是忙于“实现愿望”,梦也会不时带给一些人启示,于是梦也并不只是人们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我们每天都有无数个意志从我们身边溜走,意识并不会留意,但它们往往已经被聪明的大脑储蓄起来,因为人类大脑提取信息数量有限,于是许多最近印象与无关紧要的记忆被抛之脑后,但这些无时无刻击来的信息并没有被丢失,这时,我们会感到无顾的情绪不佳,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其实之前已经有许多事物开始影响到我们,但这一连串的事物比起后来的信息实在是微不足到,于是你不在记得而意识只提取了当天一些主要的信息作为记忆的主要部分,之后无数被遗漏的记忆成为了梦中的原材料,有时,在梦中,出现了一位奇怪的人物,告诉你一些奇怪的事,然而这些事就是真理,它甚至会以形象化的态度来表示起寓意,这就是梦的启示。
梦极其具有联想性,几个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与梦中凝合成一个整体,把不同的人或事组合在一个故事中,如把两位亲友的特征合为另一位熟人的综合特征,这不仅仅就在梦中出现,这种组合与替换往往会出现在想象中,如人头马身。这种功能早就被人类无意识熟练运用了,在生活中某某事物的浮现常常会激起我们儿童的潜意识,而在梦中它却被生活中一些人的词句、动作或一些不同事件所改装,它把各种事项组合在一起来表达最初的“想法”。梦的浓缩功能把生活记忆存储后并且用各种故事形式来加以表达,它是位故事家,极具创造性,故事情景完全超出平时你所拥有的故事创造能力,并在故事的讲述中,你得到了满足。潜意识为了不受“审查机构”的监视,无意识间把无序的记忆与经验组合成形象的过程,并且我们通过分析便知道其中寓意。
梦的创造力与治愈力曾一度不为人所正视,梦与白日想象有极其相似之处,具有许多创造发明来源与梦,但并不只是梦的作用,而是因为平时的记忆积累为梦所用,梦的创造作用并不是意识与理性能够代替的,与幻想一样,它们具有如出一辙的组织与构造力。梦是潜意识的释放,当我们白天遇到不如意或心愿未完成,梦将其解决,梦成了一种解脱,它曾在古希腊时期被认为是能治万病,尤其是心理疾病,但在当今心理学领域,梦还是一片空区,除佛咯依德对梦的首创性解释,但解释中着重点却总围饶着梦的潜意识活动,并且也说明例举了一系列病人与自己的梦例,但却没有去过多解释梦与心灵感应的关系和梦的预示作用。
梦的预示与心灵感应事件:在古代我们就曾经听说过心灵感应,我们常常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感应力是越过了悟性(领悟力)的一种能力,常会被我们说成特异功能,但感应决不会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实现,往往多半在梦中发生,这里有个生动的例子,也是佛咯依德曾曾经做过的梦例之一:一对双胞胎兄弟,其中一位突然梦见自己从高高的楼顶摔了下去,就在第二天他得知了兄弟从楼梯上摔下来的消息,并住进了医院,事情后来被知道是发生在深夜。这则梦是心灵感应的代表,感应发生在梦中,并且是在于最亲密的人之间。如何解释心灵感应现象,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与说服力,感应被沦为超自然现象与灵学领域,谁都不想陷入这个四胡同,佛咯依德也是其中之一,他往往试图用最科学的手法来解释。同样梦的预示也成了超越时间空间的不可理解事件,如常常在现实中有些人说他们梦中的事件变成了以后的相似的事迹,甚至于背景人物都完全相同,而另一些人则感觉到现实事件具有好象梦中曾有发生的熟悉感,比如“我好象什么时候来过这里”,“我好象见过某某”等。如果梦的预示存在,那也将是无意识下的偶然事件,但我们却不能够理解其中一些越时空特性,也许经典哲学可以越过物理学法则。也许在这里我们也已经看到了现代科学的局限性,与我们过多运用左脑的后果。梦的预示常常会表现为再后遇到的事物中发现有相似或雷同,曾有一位学生梦见四个大字,第二天在逛书店中偶然发现了某书上有这四个字后想起了他所做的梦,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因为潜意识的作用而认为曾经梦过其情景,可以说其为错觉。也许并没有此梦,但梦的情景却历历在目,难道潜意识能在意识清醒下编制了其为相似或雷同的感受,保守的佛咯依德也曾遇到此梦,因为他没有此梦的亲生经历,并且因为信念问题,无法正面解释,有些人并不认为自己的感受有错误,因为他非常确信所处的情景、人物、发展都是他所梦见的,没有理由去辩驳这是不是梦的预示,如果要说是因为而联系到潜意识中的错觉,那么也有人在记得梦的情景后,事件发生了雷同。这些现象发生在不少人当中,现代科学在这时走投无路,只有依靠哲学去辩解,这些领域要想在心理学中有所发展,并不完全依靠现代科学,这种“客观求证论”已经不能对我们身处的全然不知的世界中下结论与定义,佛咯依德因此而变得保守,因为他的心理学仍然偏向过多于现代科学这种左脑思维,心理学不能与科学化等号是因为心理学仍然有其哲学成分,而哲学本就是来源于古人对世界的一种悟性(领悟力),而悟性往往来自于右脑,现代哲学的失落又是因为什么?现代哲学又如何成为了如此理论化的东西?心理学如果偏向完全的科学,我们就完全会用机械的方式去看待事物,或排斥“不合理”的事物,而偏向哲学的心理学(如荣格心理学)却完全可能打开“超自然”的大门。荣格心理学重点结合了中国的古老哲学《易经》并大大促进了心理学的扩展,虽然他与佛有其相似点,但无论如何却把心理学带向了另一个前景。左脑的发展阻碍了哲学与心理学的发展与扩展,但谁又将是其中的开拓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