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做到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施教。”同时,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面对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时代,面对社会影响对学生日趋重要的今天,我们不能做教育的盲者,应该面对现实,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做学生生活中值得依赖的朋友。
一、面对现实 走近学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孔子的至理名言,也许我们谁都深知其中的道理,如果能用来面对学生,学生会自然感觉到来自教师信赖与尊敬,特别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所了解,所掌握的有时往往会教师并不一定比学生强,在教学中我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记得有一次:学生在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作文时,许多学生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神奇的衣服”既能有通常的功能,还能充气保温,特殊情况下还能当降落伞呢!“多功能文具盒”还在里面装上了微型电脑,并且与世界各地联网呢!可以随时接收、发送各种信息……许多令人惊奇的设想,究其原因,原来是从电视中诸如“蓝猫淘气三千问”、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的“百家讲坛”、《少年先锋报》……等途径收集到的信息。之后我不但表扬了优秀的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而且还坦白地向学生承认了自己这方面的不足,激励大家都来做我的老师,学生的热情特别高,并且自那以后,我也养成了一个规律:定时收看动画,并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自己从动画中最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以及感受等,还开展了一个专题活动:我与动画。学生和老师都一起沉浸在动画里,从中去获得更新、更有趣的知识。当然,象这样的情况还有许多,总之,通过这些,我感受到与学生的心靠得更近了。
二、强化感情 走进心灵
与学生的心靠近了,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可还远远不够,必须把与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份感情强化,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能过以下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1、写“生活日记”。教师要想做到让学生听你的建议,必须得先对其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而练习写生活日记则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分别通过“XXX我想对你说”,让其自由倾诉心中所想,针对存在的情况或问题选取恰当的途径施之以引导;“他(她)是咱班的好榜样”,去了解每位同学的优点,树立学习的标兵;“爸爸、妈妈您真了不起!”,让学生去了解父母的伟大、辛苦……结合实际情况写了许多学生乐于写的、真实的、感人的文章。通过学生那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不但让我则巧妙地了解到了许多通过通常方法不能掌握的情况,走进了学生心灵,同时教育引导的目的,而且还训练了学生作文的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2、练“硬功夫”。古语说:打铁要靠本身硬。同理,教师如果自身没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只想依靠传统的“师道尊严”来维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这已是不可能的事,作为同行都有同样的一种感受。而最好的出路就是加强自身修养,练好教书育人的硬功夫,让学生心服口服。例如,锤练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其特殊功能,让学生听着你的课如沐春风,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温暖,善用、妙用教学语言为教学注入活力,如“听着你的发言,我们大家也格外兴奋。”这不仅表扬了发言者,更调动了全班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前面所叙述的与学生一同收看动画等,这都是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
3、做“具体事”。有人说,教师靠的是一张嘴吃饭。这在以往也许的确如此,可今天,这行不通了,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接触的老师多了,会无形中给教师贴上“言行一致”、“言不由衷”等标签。自古便有孔子等教育家的无数训言为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行为。我曾经碰到过这么一件事,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作业量有所增加,如何调动学生如新课那样的学习兴趣呢?我用批改中加上评语鼓励的办法,自那以后,学生对作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每次总是希望看到老师亲切的话语。可有一次,由于其它原因,没能及时的把学生的作业批改完,虽然,事后向学生讲明,学生也能谅解,我也就没很在意这件事,后来,偶尔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均是如此,慢慢地,我发现学生对我的态度有所改变,在向老师的建议中便有一部分提到了“批改作业”一事。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从此以后,无论如何,都要做到坚持、认真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语,因为他们希望看到来自教师的肯定或期望,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作业批改,而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
三、引向深入 培养人格
通过师生间相互的努力,师生的心灵沟通了,此时,正值教育的大好时机,做为良师益友的教师应一边巩固所取得的成果,一边把它引向深入,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推孟等人曾对联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了一次长达5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两类人之间差别最大的人格因素是坚持力、自信力、克服自卑的能力和责任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不但不会耽误教学的进程,相反,它会让教学以及各项活动变得有滋有味,更加讨人喜欢。这里有不少的事例可以证明,在交流《少年先锋报》的读报情况时,我发现交流次数最多的往往就只有那几个同学,后来通过了解知道,有许多同学不敢举手,于是,我告诉他们可以不举手,自由发言,目的不仅是为了不耽误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自信心在这里得到激发,得到培养。慢慢地,发言的人越来越多,往往是同时站起来很多名同学,以往5分钟例行的交流时间只有几人或十人左右,而现在同样的5分钟竟然可以有30人左右的发言机会。后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也变得积极多了,每个学生变得是那样自信,相信这会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仅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但愿大家能把孔子“仁者爱人”的精神充分地倾注在学生身上,去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敬,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用它形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为教学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