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说得好:“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所以,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大胆写、大胆问、喜说乐写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倾诉内心感受,这样不但能对学习作文大有帮助,而且对学生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谓相得益彰。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指的是除了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而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正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基于此,我们课题组着手进行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通过研究,一方面给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方法上的借鉴,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二、研究的目标与研究的内容
研究目标的确立
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普遍重视,有不少学校专门开设课程并进行咨询,而学科教学(包括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却比较匮乏。作文作为基础学科——语文的重头戏,首先应是学生生命的原生态的体现,即真情实感的自由思想和自由表达,即使某些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还不甚健康,但写出来也要比捂起来好得多,写出来了,才有可能得到师长和朋友的真诚帮助。同时,也只有在展示生命原生态的过程中,学生的生命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和升华。因此,抓住作文教学中的契机,摸索出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内容的细化
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我们将研究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教学能力的策略、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机选取教学题材、安排“渗透”进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把握时机、抓住契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最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培养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的策略,有效实践“以写促育”
学生通过写心理说明书、诊断书,学会分析、解决心理问题
学生如何通过写心理日记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陌生化理论”进行“自由抒写”
学生互评互议写作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效果反馈
学生作文实践个案分析
三.课题研究成果
作文应当是作者自我宣泄,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7种不同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需要是一个追求的最高目标。《毛诗大序》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与言。言之不足,故歌咏之。”作文的情动于中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实现多种需要的过程中的感触,这些感触有的说之口,更多的会藏之于心。这些窝在心里的话,想说但不易说,不说又蹩得慌。而这种矛盾状态,作文就应当引导学生去无说顾忌地自由表达,鼓励大家敢说“掏心话”,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把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达到优化学生心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的,通过以下几项活动渗透心理教育:
1、多角度培养写作兴趣
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成效,必须对学生心理和现有知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多形式渗透心理教育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有多种的形式,而在各类形式中都可以渗透心理教育,以达到作文修身的目的。
(1)写日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心理。与此同时,教师能透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
(2)通过作文活动课优化学生心理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以辩论、讨论、演讲等形式开好作文活动课,在活动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优化学生心理的目的。作为初探课题的我们,还是粗制了一套模式,即“激起真情——指导习作——渗透教育——完善自我”
(3)开展《心在旅途》系列作文活动
指导学生写《心在旅途》系列作文,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具体做法是,教师布置若干专题,如《心灵大碰撞》的系列作文,让学生专写人际关系方面(如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所引发的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又如《心灵回音壁》系列作文,让学生写自己在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苦闷等,再如《心旌飘扬》系列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及成就感和喜悦之情,以不断强化他们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本课题自研究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与指导下,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学习与实践,组内成员的理论水平和辅导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撰写的论文《鼓励纯善异性交往,促进性格魅力发展》获县一等奖;组织《遭受挫折之后——心理描写与挫折教育》课题汇报课,引起了一定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