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第十三章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

来源:233网校 2009年1月9日
(二)群体规范
1.群体规范的含义及种类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2.群体规范的形成原因及形成阶段
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美国专家谢里夫的研究表明,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3.群体规范的负面影响
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已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
4.从众现象的原因
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二是个人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
(三)课堂气氛
1.课堂气氛的含义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2.课堂气氛的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
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3.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第一是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第二是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和
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第三是输入。考$试\大\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第四是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等。
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1.含义
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2.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1)相似性因素:相似度越低,人际关系越容易疏远。
(2)接近性因素:空间距离的接近对发展相互关系能起到促进作用,但要有一定的“度”。
(3)补偿性因素:补偿包括获得别人肯定、同情、勉励、援助等。
(4)仪表因素。
3.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1)吸引与排斥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
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课堂管理必须重视课堂里的被嫌弃者和被孤立者。
(2)合作与竞争
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竞争的优缺点:适量和适度的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问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但是,竞争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内在
价值和创造性。
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它们都以能否满足各自的利益为转移。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协调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实现促进功能的有益手段。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