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山东心理学第七章课后习题: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来源:233网校 2009年5月3日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1什么是问题解决?它一般包括哪些成分?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举例说明什么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1、有结构的问题: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的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很明确,问题解决者可以很确切地知道他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问题的条件是明确给出的,而且问题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具有对应性,所给的条件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也是充分的。第二、解法的确定性。从条件通向目标的方法是确定的,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以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而得出,而且答案是唯一的。这种问题一般是定义明确的、封闭性的问题。课本中的练习课多为这类问题。有结构的问题的两个基本特征。
2、无结构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联系在一起。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是不明确的。比如问题的目标可能是不明确的,比如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是怎样的?再比如设计一堂好课,写一篇游记作文等。另外问题的初始条件也可能是不明确的,甚至是不充分的。相应的这类问题的解法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常常没有可以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有多种解法和思路,从不同角度看,各种答案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需要把一些知识综合起来。例如如何治理空气污染?需要物理化学、数学及社会科学等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常常是无结构的问题。通常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3、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各有什么样的解决过程?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大致包括两个环节: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综合有关模型,基克提出了以下四个阶段:建立问题表征、搜寻解法、执行解法和评价。
1、问题表征: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在以往解决问题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者会对各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解法形成一定理解,在头脑中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图式。在理解分析问题时,学习者会先对照问题中的有关信息,在自己的记忆中寻找合适的问题图式。如找到了完全匹配的图式,直接进入第三阶段:执行解法。否则,无图式激活就要先“搜寻解法”。
2、搜寻解法:基于上一环节所建立的问题表征,学习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初始条件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达到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法、路线。如下策略:(1)问题类比(2)手段—目标分析(3)问题分解:如解决2x4-4x2+1=0.(4)想法—检验:对于任何问题,可以尽力想出(蒙)各种解决方案,,后逐一检验。
3、解法的执行与评价
无结构的问题:
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它的解决过程更主要是一种“设计”过程,而不是在一定的逻辑结构中进行的系统的“解法搜寻”。乔纳森把解决过程总结为如下环节:
1、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首先要确定问题是否存在,其次,问题解决者查明问题的实质。权衡种种可能的理解角度,建立有利于解决问题的问题表征。
2、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只建立单一的表征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中的多种可能性。
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对问题情境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解法和思路。
4、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无结构的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这类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要在各种解法中寻找一种最为可取的解决方案。
5、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所有问题都需要元认知监控,包括对解决过程的计划,对理解状况的监察,对解法的评价等。确定各种解法的局限性。一般问题只是形成解决方案而已,如需要实施,还需要下面的环节。
6、实施、监察解决方案
7、调整解决方案
4、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5、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6、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有哪些基本特征?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①流畅性、②变通性、③独创性
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1、环境;
2、智力: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3、个性: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编辑推荐:把教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2009年教师资格新版课程全新上线

2009年教师资格在线题库全新上线

2009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冲刺专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