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如套圈实验(麦克利兰)。解决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所获得的自豪感比解决一个容易任务所获得的自豪感体验更强烈;在完成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时体验到的羞愧感比在完成困难任务失败后体验的羞愧感要强。(阿特金森)
(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如果学生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肯定会不及格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因此,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2)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内归因,成功使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认为是自己采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不会将失败视为是缺少能力,因此会更加努力完成任务。避免失败的学生正好相反,他们的自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因而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是导致了又一次失败。不断的失败导致了他们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固定看法,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任务简单。这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都没有积极的影响:成功了,他们不会再付出努力,而一旦失败,却导致他们进一步去避免失败。
13)影响学习需要的因素有哪些?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2、学校教育;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二)学生的个性特点:1、受学生个体特点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品德决定着学习需要的性质。2、学生的志向水平(抱负水平)对学习需要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如同样考80分,有的同学会高兴,有的同学会伤心。
1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2、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二)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四)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5)如何区别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优秀、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往往都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不注意引导,优等生往往会产生骄傲情绪,满足于现状。因此,教师要一方面应注意克服优等生的骄傲自满的情绪,使他们了解知识海洋的浩瀚无边和自己知识面的狭窄;另一方面,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较难、较深的学习材料,启发鼓励他们自学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和有关的竞赛活动,引导他们参加小创造、小发明活动,从而使这些学生对学习保持深厚稳定的学习兴趣。
而对于学习成绩差、知识基础弱的学生,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要了解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和指导。具体的说:(1)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其克服不足。(2)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还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对他们的各种能力进行锻炼,从而发现其特长,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6)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一)竞赛的作用:1、积极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2、消极作用:(1)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2)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3)对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4)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此外,还表现在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二)运用原则:1、要慎用少用。2、要注意方式: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另一方面不宜只在少数优秀学生中进行。(1)按能力分组竞赛(2)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用昨天和今天比。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一)作用:一般说来,应奖励多于惩罚。奖励过多也有负面作用。批评更不宜过多,但是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但运用不当,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二)应注意的问题: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把奖励与惩罚看成是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2、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正、适当。另外奖励的方式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一)学习结果反馈的激励作用(二)反馈的原则: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如作文只指优良等,不如用眉批、评语等形式指出优点及不足。
四、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17)如何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机,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即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也可以了解自己的特点,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时,一定要具体、详细,使其从结果反馈中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结果反馈还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18)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1)学生在每次学习之后,总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寻找一些原因,如“这次成绩好是因为我非常努力”“这次是运气不好”等。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失败”,因此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概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因而失败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归因模式,首要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概念。 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慎重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