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来源:233网校 2010年12月15日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其三,不平衡性。
其四,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青年期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报考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二)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1.命题之间关系
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