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1、解释下列概念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那个结果。
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实质是就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应的能满足需要的活动中表现出认真、紧张、主动而顽强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学生对待学习任务、学习对象的一种关系。
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为生理的疲劳和心理的疲劳。
焦虑:指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的自我评估衡量。
因材施教:承认差别,设法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对学生施行帮助,着眼于具体的学生,着眼于学生个体的教育活动。
可教性智能不足:指智商在50—75之间的学生。
2、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和体系
从动机的动力来源划分为: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
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性质来划分,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
从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直接的短近的学习动机。
从动机在活动中起作用的时间远近划分为远景性的与近景性的动机;从动机引起活动的效果划分为有效的动机和无效的动机;从动机在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起作用大小划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等,
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不同性质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说来,优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较广,水平也较高,既有远大的目标,又有短近的具体目标,而且二者结合得也较好。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内容较窄,水平较低,他们往往只有短近的具体目标或空泛远大目标,而且二者往往脱节。在一定意义上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动机好,学习效果也较好;动机差,学习效果也较差。
学习效果的好环也往往可以加强与巩固或是改造与削弱原有的学习动机。
4、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5、简述学习竞争和奖惩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可以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竞赛也具有消极作用。如竞赛使少数人成功,多数学生失败;过分激励竞争心理,可能引起嫉妒、对立情绪;竞赛过多会降低学生的内在动机力量等。
奖惩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哈洛克研究发现,奖励国为允许行为继续进行,所以效果积极,比惩罚更有用;而惩罚仅仅是对学生目前行为的制止,并未导致正确行为,因而效果消极。不恰当的奖惩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如学生对奖惩公正性的怀疑时,就伤害学生。
6、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
首先,当学生具备学习动机而未被激发时,激发动机需要它在学生的整个动机结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次,学生个人必须对学习任务胜任;第三,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应减少到可控制的程度;最后,学生应有学习成功的期望。
7、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教学?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规律为:对学生的目的任务有明确的理解;能用坚强的意志志干扰作斗争;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地组织活动,使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根据有意注意规律,教师就注意下几点: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也就是培养他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持注意的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无意注意规律为: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新异性、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学生本身的状态(需要、兴趣、和对各个事物的态度)。为此,教师应做到: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当;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习注意的情境。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过度疲劳;
8、直观教学有哪些类型?怎样在教学中运用这些不同类型?
类型: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如观察、演示各种实物及其标本,进行实验,现场参观等。实物直观中,感性知识主要是通过对实物的感知而获得的,具有鲜明、生动和真实等特点。但事物的内部不易被观察,动静难于控制,教师必须采用提示等方式突出对象的本质要素。
模像直观是通过对实物的各种模拟形象进行的。它可以避免实物直观的局限性,使平时难以觉察的东西,可以直观觉察出来。但模像与它所标志的实物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有时学生从模像获得的感性知识与实物不能正确联系起来。为此,必须注意模像与实物间的正确比例关系。
语言直观的优点是它不受时间、地点与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被广泛采用。语言直观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质量,所以教师说话的声调要有抑扬顿挫,声音的大小快慢要适当。
9、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10、怎样预防学生疲劳?
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
11、简述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对于机械的学习或者不怎么困难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焦虑有是促进作用的;焦虑的反应不是同客观上的威胁压抑成比例,而是同体验到的威胁的真实程度成比例;怯场或考试的焦虑——紧张、慌乱以致恐惧是由考试的情境造成的;焦虑只是一个情感变量,它对学习产生什么校的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认知变量。
12、简述课堂管理的原则。
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下而不是消极防范为主;教育有先,奖惩在后,多奖少惩,反对“不教而诛”,我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实行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态度;教师要掌握处理不良课堂行为的技巧;要尽量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影响因素。
13、简述学生自我意识对学习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帕奇认为:较自信和自尊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佳;反之,自卑自弃者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学业成败也会影响学生自我意识。
14、简述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原则
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规范;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15、简述父母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则
愿意花时间关照子女的学习;愿意辅导子女的学习,但要鼓励子女自我依赖;期待子女适当的学习成就;指望子女在学校进行合理的竞争,获得必要的成绩,追求更高的学习水平;鼓励子女和同学共同学习;奖励子女正确的学习行业;提供子女心智发展所需的家庭环境;及早帮助诊断子女学习的优点及缺陷,作必要的发掘或补救;
16、简述可教性智力不足学生教学目标和原则
习得社交技能;习得赖以谋生的职业技能;学会独立、安逸的情绪反应;形成清洁卫生和保健习惯;学习基本课程,掌握读、写、算基本技能,以掌握必要的工具;学会正当娱乐,以利用闲暇;学习适应家庭生活,以扮演适当的家庭角色;形成起码的集体生活能力。
不能再使学生遭受失败;尽量即时强化;规定能完成的任务;有系统地揭示教材;小步子教学,必要时采用过度学习;注意提供个别指导。
17、简述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接受能力强、记得牢;感知敏锐、辨别力强;思维能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稳定的注意力和积极的探索精神;自信好胜,能坚持
18、简述常用的因材施教策略
能力分班或分组;跳级;留级;复式教学;程序教学。
19、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正常的对待方式;正确的态度;积极的评价;主动的操作。
20、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识的准备是学生兴趣产生的基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兴趣;在教学中要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结合。
21、注意力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内容新颖有趣,难易适当,教法直观形象、避免分散注意的因素、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过度疲劳);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相关链接:
四川高中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新编:第三章 教学目标和教师发展分析
四川高中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新编:第四章 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