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四章学习动机

来源:233网校 2012年2月10日

第四章 学习动机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2)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与种类。
  (3)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
  (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考纲链接
  1.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学习动机的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1)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其头脑中的主观反应。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2)诱因: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他人的表扬、奖励等。
  4.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3)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按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分)。
  5.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者个性不同,学习任务的难度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双向的。
  6.强化理论。
  (1)提出者: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2)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3)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7.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两方面含义: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3)教育意义: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8.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阿特金森。
  (2)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3)教育意义:力求成功者,应给与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来激发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不强的情境,及时表扬,评价稍稍放宽,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误。
  9.成败归因理论。
  (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①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②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3)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不同的归因可引发行为的不同表现;归因是主观的,可在合适的干预下被改变。
  10.自我效能理论。
  (1)提出者:班杜拉。
  (2)观点。①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②强化: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③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11.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12.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实战演练《第四章 学习动机》

提示:点击图片,注册登陆→选择“章节练习”→免费测试【新手指南

  特别推荐: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