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材料:
为了改变历史教学总是死记硬背,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状况,吕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他在上课时没有拘泥于课本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做一次“身份互换":假如你是张良。当一个老人让你到桥下捡鞋子时,你会怎么做?如果捡上来,又让你帮他穿鞋,你会怎么做?你和张良的选择是否一样?
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吕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共产党人、爱国志士等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思考‘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会怎么办”等问题。
在吕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时而引经据典开展讨论,时而穿越时空“还原”历史或重构”历史。吕老师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因为吕老师而喜欢上了历史这门学科。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材料中吕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体现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教育观要求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吕老师通过“身份互换”等创新活动还原历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育观要求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尊重并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坚持因材施教。材料中,吕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做身份互换,引导学生讨论、主动思考,发展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3)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材料中,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身份互、换穿越等方法帮助学生喜欢上历史,并给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材料中吕老师符合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31.材料:
我班上有两个个头相近,名字读音相似的女生。一个叫梁钰,爱好跳舞,但学习基础不太好;一个叫杨瑜,擅长书法,除数学外,其他功课都很优秀。
梁钰一直把自己成绩不好归结为记忆力差。但经我的观察与分析,一是她学习方法不对,二是不能持之以恒,对此,我给她提出了建议。一开始,梁钰还按我的建议去学习,非常有劲头。但坚持不到半学期就松懈了,总说自己***,学习刚有一点儿起色,又退步了。
对杨瑜,我也和她一起分析了数学学习问题,提出了建议。自此,她主动找老师和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请教,数学学习进步很大,这让杨瑜非常开心,对学好数学也有了信心。
期中考试后,我在班会上进行小结,我准备这样表扬杨瑜:"杨瑜,老师发现你是一个能够自我反思,积极进取的孩子,我为你的进步而高兴!但你也要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但由于我的口误,把杨瑜说成了梁钰,说完后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我才意识到自己粗心大意了,想改口又怕伤了梁钰的自尊心。我干脆将错就错,又补充了一句:"梁钰,学习贵在坚持,你能坚持努力吗?“梁钰羞涩又略带惊喜地说:"嗯嗯嗯,好好好!”
接着,我又对杨瑜的表现进行**。
这次班会后,梁钰在学习上有了变化,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14分)
材料中,“我”的做法是正确的,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①“我”的教育行为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针对班上的两名学生的各自薄弱点,“我”都给出了合适的建议,促使学生进步,在后面表扬时由于口误,怕伤害到梁钰自尊而将错就错,做到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了学生人格。
②“我”的教育行为符合“教书育人”的要求。要求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我”和学生分析各自的问题,提出不同的建议,并在之后进行班会表扬,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③“我”的教育行为符合“爱岗敬业”的要求。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我”关注到两位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学习建议并一直关注学生的状态,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要求。
综上所述,材料中的“我”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32.材料:
①一般认为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美学,一种是专门美学研究家研究的,具有高度哲学意味的,对美的性质、美感本质、艺术概念的分析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专门学科:另一种是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关于美和艺术的一些论述,这包括柏拉图关于摹仿和灵感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关于诗的真理性的论述,也包括莎士比亚戏剧中借剧中人物之口所说的戏剧观。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检画笔记、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录;包括孔子对美善关系、诗的兴观群怨作用的论述,也包括杜甫论诗绝句,石涛的画语录。
②除了以上两种美学的区分之外,我们常常说,某位作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某种美学追求;某位画家的作品,在美学上独树一帜;某位音乐家的作品,给人以美学上的震撼,过去,美学家们通常忽视这些“美学”的用法,认为这不过是一些人数用词而已。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大众都有美学观念.思想追求和品味。这是一种生活中的 “半美学”。特别应该得到美学专门研究者的关注。
③在生活中,美和对美的感受,是无所不在的。人在对世界的感知中,受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的影响,因而有着不同的趣味,这种趣味决定了人在感知对象时的选择性,以及对感知对象的内在反应。在这方面,艺术家与普通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由于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形成了他们在艺水创作中的美感倾向,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艺术风格。同时,在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之中,也有着-一些占据着主导性的美感倾向。这些倾向具有流动性,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些敏感的艺术家能够先知先觉。依据这样的感觉,他们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反过来,他们的作品又影响并推动了-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的普遍感觉。这种流动着的东西,其实是美学的精髓,是活的美学,是美学的生命力所在。美学家们应该捕捉这些。
④我们常常听说,美学过时了,其实,过时的是我们做美学的方式,而不是美学本身,美学是一种理论,它要保持理论的品格。同时也要“接地”。接触实际,美学的生长基础,是大量“半美学”的实践、思考和论述。这包括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吸纳,也包括对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的吸纳。从这些“美学思想”中来,又推广到作家艺术家那里去,这样的美学,才是有生命力的美学。
⑤在当代,发展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文学出现了繁荣,但在文学中追求什么却成了问题。在市场驱动下,美与崇高的性质、史诗品格、雅俗分寸的把握、美善关系、文学的教育责任等变得模糊了。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先锋艺术中,对新的追求失去了根本,走在标新立异的路上。另一些艺术,例如通俗艺术中,美的维度失去了,变得粗野和恶俗。
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困惑。人们总是指责“千城一面”, 但反“千城一面” 却又陷入到对怪异建筑的追求和比拼之中。怎样走出这个怪圈?这已经化成为一个理论问题,等待着美学研究者的参与。还有,怎样形成和培养生态美学观,怎样形成一种符合生态的生活美学观?由此看来,这个时代有着巨大的对美学的需求,这是美学发展的契机。广大美学家要包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对事物进行美的感受和评价这一独特的维度,把握大量的“半美学”,整理出来,形成理论,以此保持与现实的对话关系,使美学重获活力,找到发展的源泉。
——(摘编自高建平(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词》)
(1)从美术发展史来看,鲍姆加登的《美学》有什么贡献?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
(2)文章提出并强调的“半美学”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10 分)
(1)从美术发展史来看,鲍姆加登的《美学》的贡献在于:美学这个学科从此有了名称,讨论的范围从诗扩大到对各种艺术的思考。
(2) (1)美学的生长基础,是大量“半美学”的实践。思考和论述。这包括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吸纳,也包括对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的吸纳。从这些”美学思想"中来,又推广到作家艺术家那里去,美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美学”。
(2)由于在一些艺术,但是,在一些先锋艺术中,对新的追求失去了根本,走在标新立异的路上。另一艺术,例如通俗艺术之中,美的维度失去了,变得粗野和恶俗。由此看来,这个时代有着巨大的对美学的需求,这也是美学发展的一个契机。
(3)美学是一门专门的,由专家从事的学问,又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问。关键在于,这些专家要先当学生然后才能当先生。包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对事物进行美的感受和评价这一独特的维度,把握大量的“半美学”整理出来形成理论,以此保持与现实的对话关系,使美学重获活力,找到发展的源泉。
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通关?233网校面试至尊班还原面试情景现场,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实战通关!0元领课,先来免费学习>>
成绩关注>>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查询时间
报考关注>>2022年教资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