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题
1.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民法通则》的考查。
【参考答案】根据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从材料可知,强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因此我们更应该尊重其人格。但在该案例中强强班主任的行为已经对强强构成了人格侵害,是一种违法行为。因其情节较轻,可以采取赔礼道歉等方式进行弥补。如果情节严重,违法者还要负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
2.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学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考查。
【参考答案】(1)县教育局的行为侵犯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学生的受教育权。从材料可知,在整个事件中,县教育局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下发通知,让其所辖县城各小学学生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内排练节目,参加商业庆祝活动。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害了学校的自主办学权和学生的受教育权。
(2)县教育局应当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责任形式为赔礼道歉、赔偿。
三、写作题
【参考例文】
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动学
习、积极探索的精神,然而这恰恰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当前最亟须解决的就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其实这是一个很浅显、很基本的道理,或许我们多数教师在E1常教学工作中都会重视这个问题,但我这里要说的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之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照起来,进行适"-5的调整,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用一些最感性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道理,然后再一步步将内容升华、扩展。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也一样,如果一上来就学一些深奥的理论,生涩难懂,就会使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情景创设,引起关注
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进而产生探求问题所在的求知欲,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良方。
社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接触社会、了解人生的方式方法,很多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基于知识能力的限制,对许多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一些问题作为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必然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循循善诱,解放思想
对学生学习兴趣而言,影响因素是很多的,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朋友间的各种不同因素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各种影响,作为教师不可能一一去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扭转学生的一些思想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正确认识到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却是能够做到的。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报考,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当然.这种思想教育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再以简单的大道理去说服学生,而是要通过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其解决心理症结。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耐心,还要有说服力,并且要持之以恒;当然更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这样去做。师生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归纳的地方,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反思和总结,为进一步搞好课改下的教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临考,大家都在看>>考点速记 考题猜想 题型训练 真题 通关特训 各学科试题
考试,没一点把握怎么办?跟着老师,用3天时间,轻松把握考试重点,一次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