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3.《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4.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 )。
A.任务难度太大
B.努力不够
C.运气不好
D.能力不够
5.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 )。
A.摘录和画线
B.分析和写标题
C.分析和列提纲
D.做笔记
6.以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进行鉴定、分类与诊断的过程称为( )。
A.心理治疗
B.心理评估
C.心理咨询
D.心理卫生
7.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8.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9.麻疹的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的时间是( )。
A.发病到皮疹消失
B.发病到疹后5天
C.发病前2天到疹后7天
D.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1.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1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
A.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形象
D.道德体验
13.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联想
1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是( )。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15.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6.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17.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是(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1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9.小学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称之为( )。
A.依赖性
B.独立感
C.自制力
D.向师性
20.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