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网校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的知识考点,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及出题方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一次通关攻略,立即查看>>
第二章 儿童观(考纲呈现/命题预测/知识架构)
第三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在保教实践中的应用
(讲师讲堂>>免费试听)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方法。233网校推出多层次多种辅导方案,高效通关从选课报名开始。去选课>>
一、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儿
二、公平公正地对待幼儿★★★
即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一)自觉学习,提高修养
对人对己的公正,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高度的使命感,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抵制力,坚持公正的勇气。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技能,这就必须通过学习提高人生修养和教育素养。
(二)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平等地对待幼儿
师幼关系是教师与幼儿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的认知、情感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1.师幼关系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2)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3)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关系;(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良好师幼关系的特征★
(1)互动性。互动性是指行为之间的直接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表示教师与幼儿之间关系是互动性和双向性的。
(2)民主性。民主性在良好的师幼关系中,教师与幼儿是“互主体”的“我一你”的平等关系,幼儿感受到的常常是教师的民主作风。
(3)分享性。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只表现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还意味着教师与幼儿之间在经验、信息、情感、认识等方面的意义分享。
3.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主要障碍分析
(1)缺乏科学的教师角色定位。师道尊严的传统让多数教师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灌输式、鞭策式教育。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而把幼儿视为规则的绝对服从者。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以“维护规则”为内容的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交往是师幼关系的主要体现。
(2)幼儿的人格未得到尊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完善,但幼儿被看做什么都不懂、不会、完全由成人来主导的教育客体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幼儿甚至没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只有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因此,幼儿的人格未得到尊重。
(3)忽视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许多幼儿教师虽然在思想上树立了“师幼双主体”的观念,但在现实的教育行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会以减少纠纷和照顾幼儿安全为出发点,为幼儿制定细致的游戏规则,却忽略了幼儿能够在矛盾中自行生成规则的需要。
4.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三)爱无差别,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幼儿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个幼儿都要关心、爱护、无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为评价标准。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教师对幼儿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幼儿的。
(四)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赏罚本身往往是次要的,幼儿在意的主要是赏罚所体现出的教师对他们的评价。现代教育的一大难题是如何认识惩罚的教育性。许多人抽象地反对惩罚,尤其是“体罚”,理由是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实际上除了较为严重的损害有悖于教育活动的性质和范围之外,在一定情况下对幼儿的惩罚与奖励一样,是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不是相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罚的程度和性质。
(五)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教师如何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做到教育公正,这是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为了某些能力弱些的幼儿的进步,适当的个别关照是必要的。给一些特别聪慧的幼儿创造提高的条件,如适度“开小灶”的做法也是公正的。这是因为只有因人制宜才不至于耽误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是一种爱无差别的实质上的公正。但是超越限度,置大多数幼儿于不顾的某些所谓“抓重点”的做法,包括过分强调培养重点苗子的做法是有违教育公正的。[page] 三、给幼儿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地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机会,保证幼儿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幼儿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幼儿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幼儿的长处,弥补幼儿的不足,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树立幼儿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实现角色转换
每个幼儿在行为、兴趣、爱好、才能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教育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对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而教育的这种个别化往往迫使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从“专家”的角色转换为“指导者和协助者”“促进者”“创造者”“组织者”“建议者”“记录者”“评价者”,使纵向的指挥与服从的师生关系切换为横向的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扮演相应的角色,以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深入研究幼儿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深入研究幼儿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区别对待幼儿,向幼儿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教师要亲密接触每个幼儿
幼儿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教师要想进入儿童的精神世界,就必须与幼儿密切接触,做幼儿的朋友,和幼儿一起谈话、看图书、讲故事、做游戏,和幼儿共同享受欢乐和喜悦,共同分担忧愁和恐惧,获得幼儿的理解和信任,找到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
2.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
在和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幼儿,而活动是教师观察幼儿的重要窗口。教师既可通过园内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来观察幼儿,也可通过园外的亲子活动、参观活动、郊游活动来观察幼儿。
3.教师要准确评价每个幼儿
在观察记录每个幼儿的基础上,教师可从某一方面(如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审美)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归类分层,也可从总体上对幼儿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
4.教师要全面分析每个幼儿
幼儿的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要寻找、推断、分析其主要成因,究竟是幼儿自身的因素(如残疾、疾病、特殊才能)造成的,还是幼儿家庭的因素(如家庭环境、家庭生活方式、父母职业、亲子关系)导致的,或是幼儿社会文化的因素(国籍、种族、民族、价值观、文化传统)致使的。
(三)构建独特环境
环境在因材施教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学习者生活的家庭、学习和工作环境与我们在其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同样重要”。教师应创设环境,优化环境结构,为每个儿童提供最适宜的环境,以满足集体中所有个体的需要,促使每个儿童健康地成长。
1.营造尊重每个儿童的文化和语言的环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增大,人口流动的加速,中国走向世界及世界走进中国的格局的形成,班级儿童不仅会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区、不同的省市、不同的民族,而且也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讲不同的语种,所以,教师要了解每个儿童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文字,认识到“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在一个尊重他们的环境里成长”,为儿童营造认可、宽容、接纳的氛围,使儿童能“富有个性,对自己的文化、语言、社会背景感到自豪,同时也尊重文化的多元性”。
2.创设发展每个儿童的兴趣和能力的环境
儿童的兴趣有不同之别,儿童的能力有强弱之分,教师应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方向的儿童的需要。教师可布置图书区、艺术区、电脑区、科学区、沙水区、体育区等多种活动区,使有不同兴趣的儿童能从中选择,进入区域活动。教师还可为同一活动区投放不同类别、不同难度的材料,使能力不同的儿童能自由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操作材料。
3.构建促使每个儿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环境
教师要为儿童创造民主宽松的心理环境,使每个儿童都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冒险,不怕挫折。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尝试而不断取得进步,走向成功。
(四)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强项
教师要重视儿童个体在学习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从每个儿童最擅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找到切入点,设计出与儿童个体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活动,使每个儿童能通过最合适的人口、最顺利的路径来学习,获得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例如,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讲,教师要为其提供听词语、说词语、看词语的机会;对于“逻辑一数学学习者”来讲,教师要为其提供分类、归纳、抽象、概括的机会;对于“空间学习者”来讲,教师要为其提供通过视觉、想象、色彩进行活动的机会;对于“音乐学习者”而言,教师要为其提供和音乐、律动打交道的机会;对于“身体一运动学习者”而言,教师要为其提供触摸、运动、尝试、活动的机会;对于“社会学习者”而言,教师要为其提供分享、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自我认知学习者”而论,教师要为其提供独自工作、自我指导、独处、个人活动的机会;对于“自然观察学习者”而论,教师要为其提供与大自然充分接触的机会。这样,每个儿童都能得到满足和成功,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每个儿童都与众不同,与其他儿童相比,都有长处优势、不足劣势。教师在对儿童因材施教时要依靠儿童身上的优点,发展提升儿童的强项,弥补改进儿童的弱项。
1.发现儿童的特点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上也不会同步,表现出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活动,以深挖儿童的潜力。当每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地学习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社会甚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page]
四、设计丰富多样的保教活动★★★
(一)保教活动的设计原则
教育性原则:指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教育功能、作用以及影响。
思想性原则:指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概念,并且结合幼儿思想实际,有意识地自然地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趣味性原则: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使各个保教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幼儿处于愉快的气氛中。
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各种活动,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不断练习,多次,重复,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和提高。
渗透性原则:将教育渗透到各种游戏之中,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渗透到物质与精神环境之中,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做到事事、时时、处处皆能使幼儿接受到生动而规范的教育。
(二)保教活动的内容设计
五、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意识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教育以服务于幼儿为前提,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为此,教育应该了解幼儿心理变化和认知特点,为幼儿的终生成长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服务于幼儿的身心,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二是服务于幼儿的学习。三是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四是服务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使教育成为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增强幼儿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考什么?233网校讲师为你点拨各章节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