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网校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的知识考点,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及出题方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一次通关攻略,立即查看>>
第三节 幼儿教育发展
命题点1:幼儿教育发展简史
命题点1.1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幼儿教育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的。
当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的时候,原始社会便产生了。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人类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因此,抚养后代、保证婴幼儿存活与生长的教育就随之产生了,这就是最初的幼儿教育。
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非常低下,所有的青壮年都要为猎取食物成天奔波,以维持全部落人的生存。
社会没有多余的人力、财力专门用在教育儿童上,只能由妇女和年老体弱的成人在驻地周围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哺育儿童,保证他们存活下来,并向他们传授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经验。因此,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没有固定的家庭,孩子归属于氏族内部公有,对幼儿实行的是氏族内部的公共教育。到原始社会末期,幼儿归小家庭所有,幼儿公共教育逐渐变成了个人的事,产生了家庭教育。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资料公有,社会还没有划分为阶级,因此,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
2.奴隶、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私有财产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也就出现了与原始社会不同的情况。
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人教育,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未来的统治者和官吏,同时他们毫不留情地剥夺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开始出现了专门学校。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期出现了。入学前的幼儿教育仍然在家庭中分散地进行,这和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形态是相适应的。当时也有人提出了幼儿公共教育和保育的思想,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主张3~6岁幼儿集中管教,但这些主张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社会既没有创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足够物质基础,也没有相应的社会要求。
3.资本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于大机器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冲击了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大量小农和手工业者破产、失业,大批妇女为了生活,走出家庭,寻找职业。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廉价的劳动力雇佣了一大批女工和童工,残酷剥削他们,每天劳动的时间长达十六个小时。致使幼儿无人照顾,流落街头,智力落后,死亡率极高,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由于社会的需要,一些慈善家、工业家开始创办了幼儿公共教育,从而开创了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
大机器生产虽然为幼儿社会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由于资本家只关心利润,根本不关心工人子女的教育。因此,在资本主义相当长的时期里,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是缓慢的,所开办的幼儿教育机构都带有慈善事业的性质。直到19世纪末,工业技术革命推动生产飞跃发展。由于广大妇女走向工厂,幼儿园的发展成了社会的需要,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入学前的准备教育才引起了重视。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
生产的社会化带来了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1771一1858)创办的“幼儿学校”(后改名为“性格形成学园”)。
以上简单地勾勒了幼儿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到,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的。可以说,没有大工业生产就没有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
命题点1.2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福禄贝尔认为,教育能发挥幼儿内在的生命力,怀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他在德国布兰肯堡创办了一个“保姆养成所”,为了让保姆们有实习的场所和对象,他集合了村里40名6岁以下的幼儿,同时成立了一所“游戏与作业教育所”。福禄贝尔把他的幼教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在他的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从而得到体力、语言、认识、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福禄贝尔创建的幼儿园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之后,幼儿园的名称被全世界普遍采用,幼儿园迅速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
2.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世界性的竞争加剧。各国为了多出人才,早出人才,普遍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开始被全社会所认识,从而使幼儿教育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1)幼儿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幼儿园数量增加很快,尤其是入小学前一年的教育。如法国、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国的幼儿园普及很快,入园率都在90%以上。
不过,由于各国经济水平、教育政策、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幼儿入园率差别较大,幼儿园发展速度也不相同。
2)幼儿教育机构多样化。为适应普及幼儿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适应现代社会家长的各种需要,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各派幼儿教育理论百花齐放,不同理论主张的幼儿园,如福禄贝尔式、蒙台梭利式、皮亚杰式的幼儿园等纷纷出现。
3)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幼教机构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师资质量就成为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重要标志。世界各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都将幼儿教育师资提高到了大专以上水平,并实行专门的教师资格制度。
(2)我国幼教机构的发展
1)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1903年,我国自己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模式,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2)旧中国的幼儿教育。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内外战火不断,政治动乱,经济停滞,政府根本不重视幼儿教育,导致幼儿教育发展极其缓慢。
3)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第一,历史的转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从帝国主义手里彻底收回了教育权,幼儿教育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借助苏联经验,进行了整顿、改造和发展。学习苏联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为建立新教育打下了基础。另外在教育目标上,新中国的幼儿园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初步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使幼儿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
第二,曲折起伏的前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幼儿教育虽然有起有伏,但总体是向前发展的。
第三,幼儿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
②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1989年8月,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该条例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从此跨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page]命题点2: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一般与个别结合原则等。
命题点2.1世界幼儿教育家及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和“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对儿童早期教育价值的发现,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等人,他们都有关于儿童教育的言论。但是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是夸美纽斯。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两本著作中。夸美纽斯著有《母育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1658年出版的《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课本,也是一本教给儿童基本知识的带有插图的百科全书。该书出版后,由于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富于启迪,盛行于西欧各国长达两个世纪之久。
(1)人文主义儿童观
夸美纽斯生活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鼎盛时期,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人文主义儿童观。西欧中世纪,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专横统治下,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是悲观、消极的。
儿童被看作是生来就有罪的,需要不断地受苦难以赎罪,因此儿童没有童年的快乐,有的只是个性受压抑,身体受摧残。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后,人们重新估价人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对儿童的观念。人本主义者从人性论出发,反对束缚和压抑儿童身心,主张为儿童提供身心发展的条件;并把儿童当作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来加以赞美,把儿童看作是未来新社会的开拓者而寄予殷切期望。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夸美纽斯提出了与传统的“原罪说”完全不同的儿童观,他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认为儿童是清白无罪的,是无价之宝。他批评不尊重儿童的人就是不尊重上帝。夸美纽斯强调,儿童比金银、珍宝更弥足珍贵,因为金银都无生命,儿童却是上帝的生气勃勃的现象。
(2)重视早期教育
正因为儿童是“无价之宝”,夸美纽斯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他认为,一切都有赖于开端,早期教育是儿童以后教育的基础,抓好早期教育,可以防止儿童沾染不良习惯,预防人类的堕落。儿童就像嫩芽,在其身心形成的最早时期,应该给予恰当教育。“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诚如谚语所说:“幼年的追求就是老年的爱好”。
(3)遵循自然
夸美纽斯相信教育可以使种族更新,因此,儿童不论贫富贵贱都应接受教育。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为此,他提出一个理想的学制,这个学制涉及从出生的儿童到24岁的青年,共分为4级,每级6年。他主张世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并把人的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6岁前属于幼儿教育阶段,由母亲在家庭中教育,但“必须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种在他们身上”。6~12岁为初等教育阶段,应进入国语学校接受教育,应当把“青年人终生有用的事物”教给他们。12~18岁应入拉丁文学校,“学生应学会四种语言,应当对艺术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18岁以后成人了,应施以大学教育,其课程“应该是真正普遍的,应有学习人类知识的每一部分的准备”。
夸美纽斯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其中许多仍具有现代意义。福禄贝尔把儿童比作花木,把教师比作园丁,卢梭按照儿童的本性进行教育的观念,裴斯泰洛齐使用可感觉的物体进行教学的观点等,在夸美纽斯的著作中都可以找到初步的论述。夸美纽斯提出的包括学前教育的统一学制基本上也被后世采用。
2.卢梭
卢梭,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
(1)强调儿童的发现
卢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自己独特的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儿童期的存在并非单纯地为成年生活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这种关于儿童的观念在人类的儿童观演变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2)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
卢梭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他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他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相一致。
(3)教育的阶段论
卢梭根据儿童的发展将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0~2岁,以身体养护为主;第二阶段,2~12岁,注重体育、经验、感官的教育;第三阶段,12~15岁,注重知识的教育;第四阶段,15岁到成年,注重道德、宗教及情感的教育。
在教育的第一阶段,卢梭认为应以父亲为教师,母亲为保姆。教育的第一要事,就是注意儿童的健康,凡妨碍儿童身体发育、限制儿童心理自由、违反儿童天性的,不管什么事物,都要避免。他反对在这一阶段对儿童进行识字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教育的第二阶段,卢梭认为应注意感官训练。为了发展儿童的感觉,卢梭认为应当尽量给儿童以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去接触和研究周围的一切事物。这一时期不要直接对儿童进行理智教育尤其不要强迫儿童阅读书籍,在卢梭看来,“读书是幼年儿童的灾难”。关于行为的训练,卢梭采用“自然后果的方法”,儿童打破窗子,不妨就让他受冷挨冻。
(4)提出“否定教育”的观点
卢梭认为对儿童特别是年幼儿童进行教育,其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他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相一致。他自称这种教育为“否定教育”。后来的教育家往往认为否定式的教育是无所事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种试图不成熟地造就思想,以成人的职责去教育孩子的教育,我称之为积极教育。那种想在直接授予知识前美化知识工具,努力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识开路的教育,我称之为否定式教育。这种否定式教育不是浪费光阴,无所事事,远远不是……它是为了让孩子在到达理解真理的年龄时,能够走上引导他成为善良人的道路。”
可见,否定教育论并非不要教育。卢梭的否定教育论对后世学前教育基本观念的构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并且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有《隐土的黄昏》《林哈德和葛笃德》《我对人类发展中自然进程的追踪考察》等。
(1)教育实践活动
裴斯泰洛齐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瑞士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当时劳动人民受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的剥削、压迫,生活非常贫困。裴斯泰洛齐在儿童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的处境并设想帮助人民摆脱困境。长大以后,他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来改革社会,来改变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因而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可以说,裴斯泰洛齐的一生是为了贫民而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生。
1774年在他出资办的“新庄”农场利用捐款创办孤儿院,后于1798年受政府委托又在斯坦兹创办孤儿院。1800年起在布格多夫创办一所小学,在此,他把全部精力放到初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上,确立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
1801年,裴斯泰洛齐建立起著名的布格多夫学院,在这里,他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并逐步完善。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夫学院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著作,如《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母亲读物》等。这些著作是他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1805年他将学校迁至伊弗东,直至1 825年学校才逐渐衰落停办。
(2)提倡爱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认为,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这种爱的情感发自亲子之间的自然关系。儿童上学以后,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日益扩大,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因而又把爱逐步扩大到爱所有的人,爱全人类。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家长或教师都要以母亲的精神去感化学生,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爱心,以激起儿童的道德情感。但是,他同时指出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限度的,爱如果变成溺爱、纵容、放任,则是教育中的极大祸害。
所以他又主张爱要与威严结合,“用单纯的慈爱办教育也是没用的,只有慈爱和威严互相结合才行”。裴斯泰洛齐是提倡“爱的教育”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
(3)提出要素教育理论
裴斯泰洛齐提倡要素教育。他认为教学应从其基本要素开始,使教学过程心理化。“使一切通过感觉印象而获得的认识以清晰的手段来表现,如数、形、词。”他把数目、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儿童正是通过计算来掌握数目,通过测量来认识形状,通过言语来掌握语言,并同时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计算、测量和言语的能力。
4.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1805年开始在一所裴斯泰洛齐主义的学校任教,1817年在卡伊尔霍创办小学,力图实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原则。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福禄贝尔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因此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1)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方法。233网校推出多层次多种辅导方案,高效通关从选课报名开始。去选课>>
受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的影响,福禄贝尔认为家庭和母亲在早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又指出,许多母亲没有充分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而且也没有受过相应的教育训练,不能胜任其子女的教育任务,因此,有必要建立公共的幼儿教育机构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在此思想的影响下,福禄贝尔于1837年创建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
福禄贝尔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直观的方法来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
(3)创制了“恩物”
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然、增长知识和发展能力,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供他们使用的活动玩具,并称之为“恩物”。福禄贝尔创制的这套“恩物”的基本形状是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该套“恩物”仿照大自然事物的性质、形状和法则,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客观上有助于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它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恩物”作为幼儿认识万物的初步手段,适合幼儿教育的要求,与幼儿天性的发展相适应,从而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流行。
(4)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中动的表现,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成为幼儿教育过程的基础。在福禄贝尔看来,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正是幼儿期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应当是幼儿游戏的乐园。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贝尔恳切地呼吁:“母亲啊,鼓励和支持儿童的游戏!父亲啊,保护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同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应当适合于儿童的体力和智力,并使他们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
(5)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他提出,作业活动是幼儿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作业活动,可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育。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幼儿园作业大纲,要求幼儿的作业活动严格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他指出,在作业活动中,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和认真作业的习惯,促进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其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世界各国幼儿园及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福禄贝尔逝世后,在他的墓碑上刻有他生前最喜爱的一句话:“来吧,为我们的儿童生活吧!”这是福禄贝尔个人生活的写照,更是他向世界发出的召唤。
5.杜威
杜威,美国教育家,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等。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创办了隶属于该系的实验学校(被称为“杜威学校”)。该校按儿童发展阶段进行编制,其中第一阶段招收4~8岁儿童,称为“学前教育部”。杜威将自己的教育信念落实到实验中,这一实验被美国学者称为“美国幼儿教育发展史的经典性记录”。
(1)提倡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病就是把学科作为教育的中心,外部把外在的教材强加给儿童。去除这一弊病的办法,就是把教育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儿童那里。他声称:“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切措施则围绕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事实上,儿童中心论的思想并非杜威首创,杜威形成其教育思想时,儿童中心论的思潮在欧美正趋于高潮,而杜威的思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这一思潮达到了巅峰。
(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能、能力为起点,应当让儿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儿童的本能、能力的生长是通过其经验的不断改组改造而实现的;儿童本能的生长、发展及经验的改造过程表现为社会性的活动就是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3)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
杜威认为,在儿童自身的经验中,包含着可以组织到系统化的课程中去的事实和真理等因素,而编排得当的教材在介绍人类系统的经验、事实和真理时,必定也会联系至儿童已有的经验,并且与儿童的学习动机、兴趣相吻合。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要努力使教材心理化,使教材成为儿童经验的一部分,同时通过对儿童现有经验的不断改造,最终使儿童掌握有组织体系的真理。在此基础上,杜威建立了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并试图以“作业”为媒介,把儿童引入正式的课程中。而所谓的“作业”,就是从做事情中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所谓“做中学”。
6.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幼儿,在这里进行她的教育实验,逐步制定了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方法,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体制,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她的著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教育人类学》等。
(1)推崇遗传,重视引导儿童的自发冲动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人的遗传因素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力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对内在力量的推崇,必然把外界影响置于隶属地位。“环境无疑在生命的现象中是第二位的因素,它能改变,包括助长和抑制,但它从来不能创造。”
(2)提出教育必须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
蒙台梭利既认为遗传是第一位的,又认为环境具有头等重要性。长期的教育经验使她坚信,环境对人的智力发展是举足轻重的。她说:“把头等重要性归咎于环境问题,这形成了我们教育方法的特点。……以致造成了我们整个体系的中心。”她认为,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更表现出一种节律。即生命力在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在2~6岁,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2~4岁。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幼儿能最有效地学习。
(3)注重感官教育
从心理学意义上讲,感官教育符合儿童该时期心理发展需要,“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从教育学意义上讲,算术、书写、言语、实际生活的能力、良好程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因此她非常重视3~6岁幼儿的感官教育。在她的教具中,以加强感觉训练为目的的教具占很大的比重,通过向儿童提供教具,让儿童进行练习,让儿童认识事物的相同属性和相反属性,识别差距较小的物体的不同点。她认为应该从感官教育入手对幼儿进行智育教育,并以此为基础向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发展。
(4)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
良好的秩序是蒙台梭利引以为豪的“儿童之家”的特征之一。在“儿童之家”一切秩序井然,儿童完全专注于手头的工作,这已成为惯例,一切都在极度的平静中进行。蒙台梭利说:“这些秩序不可能由命令、说教等任何人们熟知的特设的训1练手段获得。”任何企图直接达到纪律的意图都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她说:“纪律总是通过间接手段而达到。真正的纪律是通过作业第一次显现出来的,到了某一时刻,儿童对这一项作业有强烈的兴趣,从他脸上的表情和注意力集中于一项工作的持续时间上可以看出来,这个儿童已踏上了纪律之路。”
蒙台梭利“工作”内涵的主要特征是自发的需要。工作的外延包括:“每人都专注于自己的作业,有的在进行感官练习,有的在做算术练习,有的在摆弄字母卡片,有的在画画,有的在练习穿衣和脱衣的动作,有的在扫地。”这里似乎很难区别工作和活动的差异。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着重区别自发的活动和违背儿童本能而强加的活动。因此,这里“工作”可广义地理解为“自发的活动”。
(5)爱护信任儿童,细心观察和机智、及时地指导儿童
蒙台梭利说:“儿童从最初的不协调的活动到自发的协调的活动,对这些方面的观察,这就是教师的书本。这是一个鼓舞她行动的书本,如果她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这也是她必须学习和研究的唯一一本书。”因此,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观察。
观察虽然重要,但观察并不是最终目的。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科学不同于一般科学,它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人,因此,教育必须有助于生命力的展现。“刺激生命——然后让其自由发展、展现——教育工作者的最重要工作就在这里。”因此,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该包括积极的引导。但这种引导并不是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工作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工作,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她认为,儿童发展的最佳条件是工作和儿童的成熟程度相符合。因此,指导的关键在于根据上述对儿童成熟程度的观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指导的另一个含义是阻止不良行为。她认为,不良行为不同于由于肌肉控制力弱而产生的不协调行为,它将危及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不利于良好纪律的形成,因此,必须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6)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这个环境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为儿童提供的设备和用具都适合儿童的需要;在这里儿童能够进行自由的活动,自然地表现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儿童在这个环境中能获得丰富的感觉刺激,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7.洛克
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主要代表作有《教育漫话》《工作学习计划》等。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提出“白板说”,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人的发展是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提倡“绅士教育”。洛克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其所主张的教育具有浓厚的贵族性质。
命题点2.2我国幼儿教育家及教育思想
1.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下,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当时的教育有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并坚决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他积极宣传中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认为工厂、农村是幼儿园的新大陆。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身为留美归来的大学教授,他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
(2)重视幼儿教育
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幼儿教育是“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并提出普及的具体三大步骤,即唤起国人明白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改革幼儿园,面向乡村工厂:改变训练教师制度等。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具有“生龙活虎的体魄和活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必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五个方面:①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②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③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④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⑤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
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陈鹤琴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_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的科研工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他先后在江西和上海创办省立、国立实验幼师和幼专,为我国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他批评当时的幼儿园不是抄袭日本就是模仿欧美,生搬外国的教材、教法,全然不顾中国国情。“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他坚决主张“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之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同时,他积极地推进为中国平民服务的、培养民族的新生一代的幼儿教育,大声疾呼“幼稚园不是专为贵妇们设立的,还要普及工农幼稚园”,指出这是中国求进步,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状况,发展进步合理的社会之需要。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陈鹤琴先生反对埋没人性的、读死书的死教育。在抗战时代,他抱着实验新教育的使命,创建了活教育。其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体系,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观:陈鹤琴先生指出,要遵照活教育的精神办幼儿园,必须“以自动代替被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自己去动手用脑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能搞传统的注入式,消极地管束幼儿等。这样的要求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对旧教育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教育目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当是育人,培养国家民族所需要的新生代,培养像陈鹤琴先生所指出的那种身体健康、能建设、能创造、能合作、能服务的“现代中国人”。教育方法:实现活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如陈鹤琴先生所说:“非从‘做’做起来不可”,应当是“做中教,做中学”。
教育内容: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
教育原则:陈鹤琴先生指出活教育的17条原则,如“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幼儿能想的,让他自己想”等,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想,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
(3)幼儿园课程理论
课程的中心:陈鹤琴先生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儿童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作为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课程的结构: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虽然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等五项,但这五种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因此被称为“五指活动”。
课程的实施: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积极主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起来教育幼儿。他说:“儿童的教育是整个的、是继续的”,只有双方配合,才会有好的效果。陈鹤琴先生极其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在我国幼儿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学习和研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他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3.张雪门
张雪门,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行为课程理论的代表人,他与南京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1917年在家乡宁波创办星荫幼稚园。在他几十年的幼教理论钻研与实践中,注重课程研究,逐步形成了“行为课程”的理论体系,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张雪门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认为这种课程“完全来源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他的主要著作有《幼儿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等。
(1)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
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组织与小学、中学和大学各级学校的课程不同,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其特点有三:第一,“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世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系统,反而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第二,“幼稚生时期,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需求。第三,“幼稚园的课程设计,须根据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虽然这种经验不如传授式的经济和整齐,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有重大意义。
(2)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
张雪门指出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只有行为没有计划、实行和检讨的设计步骤,算不得有价值的行为;只有设计没有实践的行为又是空中楼阁。所以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行为课程既经设计,就应根据设计精选有助于幼儿成长进步的自然的良好行为并指导其进行。同时在进行中要把握住远大而客观的标准,注意劳动中亦需劳心的原则。由于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采取单元教学,因此它一般是先根据幼儿的学习动机,决定其学习目的,再根据目的估量行为的内容。行为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的工作、游戏、音乐、故事、儿歌,以及常识等学科的教材。但在实施时,则应彻底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在各科教材中选择与学习单元有关的材料并加以运用,适当配合幼儿实际行为的发展,使各科教材自然地融会在幼儿生活中,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发展,也从生活中结束。
(3)论幼稚师范的见习和实习
幼稚师范教育思想是张雪门的幼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研究幼稚教育如果仅限于研究幼稚园教育,抛弃了师范教育,这无异于“清溪流者不清水源,整枝叶者不整树木”,绝不是彻底的办法。张雪门的幼稚师范教育思想和实践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他非常注意实践,从一开始就从“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这一基本指导思想出发把见习和实习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学,主张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种学科的界限。这种课程理论,虽然从学校教学的一般规律来看,并不是完全科学的,但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来说,却有非常明显的积极意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什么?233网校讲师为你点拨各章节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热点推荐: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难易分析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在线模考
小编推荐>>2016年告别盲目备考,233网校教研团队精心打造高通过率套餐班,全程内部锁分,保障一次过关!2016年教师资格高效锁分套餐班如下:
统考VIP班(¥480/套) |
中学统考学科VIP班(¥680/套) |
包含:(初中语文+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
包含:两科(精讲班+习题班+真题解析班)
适合:河北、山东、河南等24个统考区 特色:1、为统考教师资格专业打造 2、针对性的讲解必考点及重难点 3、历年真题讲解及技巧点拨 4、高含金量内部提分资料 5、90%知识点全面精讲+配套习题 协议:签约通关,不过免费重学 现在报名满300减50 |
包含:(初中英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包含:(初中地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
包含:(初中生物+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
包含:(高中化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
包含:(初中音乐+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jiaoshi_233|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另外,还可扫一扫以下二维码,下载233网校手机APP,考试报考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试,还能随时随地免费做海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