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在搭建区,两个小朋友把插塑积木搭成一宽长条,正无聊地玩着,过了一会儿,他们把积木放在另一块积木上,搭成了一条斜坡路,并拿着一辆无轮车在玩滑行(他们附近只有这辆车)。
见他们已有滑行的意识,正在探索,李老师静静走过去,拿了一个圆形的积木放在上面,积木滚下来了,他们一见,开口笑了,也找来类似的圆形物放在上面玩了起来。李老师站在旁边静静地待着没做什么解释。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吸引了旁边的幼儿参与,他们有的拿车子,有的拿轮子,有的拿圆柱形积木,有的拿花片,有的拿方积木……这时拿方积木的泽泽叫了起来:“老师,它滑下来的。”“对,请你们仔细观察谁是滚下来的,谁是滑下来的。”李老师再请小朋友搭了一条积木车道,让幼儿站在桌子两边,李老师手里拿着一个圆积木和一个方积木同时放在两条积木车道上,幼儿都说:“圆的滚下来,方的滑下来。”“观察真仔细,请你们再去试试别的吧!”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1)李老师的做法值得所有老师借鉴和学习,符合素质教育观的教育理念。
(2)首先,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的李老师在这次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像传统教育观中的教师那样,束缚幼儿的手脚和思维,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自己动手进行强加性的操作,而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观察,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其次,李老师确立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实施启发教学。李老师采用各种教育方法,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材料中的李老师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学习和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4)总之,李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很好地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31.材料:
某幼儿园教师陈桌,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为了更好地教学,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此,他攻读了在职研究生,开始了他的“以育促学、以学促育”的在职进修,坚持三载,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从此,陈老师立下誓言“学习、学习、再学习”,每天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都被他合理地安排为“书香生活”。正因如此,工作十多年来,他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成绩,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1)陈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广大教师学习。
(2)首先。陈老师的做法践行了终身学习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教育科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陈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他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成绩。
(3)其次,陈老师的做法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陈老师兢兢业业,认真研究,认真教学,多次被评委优秀教师。
(4)因此,作为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认真负责,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2.材料: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竞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
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这就是贝多芬之谜。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节选自萧伯纳《贝多芬之谜》)
问题:
(1)“这就是贝多芬之谜”的“这”指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文意,举例说明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10分)
(1)“这”指的是①他能设计出最好的乐式;②给乐式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
(2)①巴赫:只讲究乐式,如马赫序曲,精美动听。
②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如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
③贝多芬: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如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几个漂亮的乐式,但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
下载233网校APP获取备考冲刺资料
估分对答案: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如何高效备考?233网校助你快速突破考试重难点,直击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答疑解惑:添加小编微信个人号【ks233wx3】,或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众号“233教师资格证考试”,关注即可一对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