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李老师,汽车为什么都是4个轮子?”明明举着他的小汽车问。
“4个轮子才能稳当嘛。”李老师一边制作图片,一边随口说道。
“那。三轮车为什么是3个轮子呢?”
“有3个轮子也就稳当了。”李老师有些不耐烦,正在画背景图。
“那,自行车怎么只有两个轮子?”
李老师放下手中的活,有些吃惊又有些尴尬地看着孩子,想:“平时淘气、好动的明明,今天怎么这么多问题?”教师的脑子里像有个小火花跳跃了一下:“虽然这只是实际生活中的几个小小的疑问而已,但正因为是实际的、生活中的,不是比课堂上的更鲜明、更活泼嘛!”
李老师马上就知道怎么做了,说:“好孩子”,他把孩子拉到怀里,“来,李老师给你讲!”李老师就用最浅显的话,认认真真地给孩子讲着。令他高兴的是:这次孩子竟然一动也不动,仰着脑袋,老老实实地听着李老师的话,既不乱讲话,也不做小动作了;调皮、不爱学习、不会背诵“鹅鹅鹅”的孩子,现在多么像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啊。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李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他充分践行了素质教育观。
首先,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材料中,李老师认识到孩子对生活的疑问比课堂上的更鲜明、更活泼,用最浅显的话,给孩子讲解,充分地结合了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其次,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材料中,李老师以明明为中心,围绕他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解答,充分地满足了明明的好奇心,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再次,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材料中,李老师通过营造这样一种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保护了明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地促进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最后,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材料中,明明淘气、好动、不爱学习、甚至不会背诵“鹅鹅鹅”,但是当孩子有疑问时,老师依旧是耐心解答,给予关爱,说明李老师充分做到了面向每一位学生。
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践行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1.材料:
张老师上课时,小班的轩轩比较好动,时而玩弄自己带过来的机器人,时而扯前面小女孩的头发,时而用脚踢前面小朋友的屁股。张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把轩轩叫起来。并且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进行指责:“你原本就比较笨,还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够赶上别人?”然后直接让轩轩站到门外,轩轩就哭了。这时恰巧刘园长经过,抱起轩轩,并加以安抚。离园的时候家长过来接轩轩,发现轩轩的眼睛红红的。刘园长便向轩轩家长主动讲起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并给予道歉。在幼儿都离园后,刘园长对张老师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强调了处理幼儿问题的方式方法。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刘园长的教育行为。(14分)
刘园长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刘园长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幼儿。刘园长安抚受到批评的轩轩,体现了其关心爱护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对幼儿严慈相济,做幼儿的良师益友的职业道德。
其次,刘园长的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刘园长对张老师的错误教育方法予以批评指正,强调处理幼儿问题的方式、方法,说明刘园长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没有碍于情面对教师的错误做法姑息纵容,敷衍了事。
再次,刘园长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刘园长平等对待幼儿家长,认真进行解释并道歉,表明其尊重家长,举止文明。
32.材料: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法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几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以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节选自朱铁志《云中谁寄锦书来》,有删改)
问题:
(1)请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4分)
(2)“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10分)
(1)①第一类:蕴含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②第二类: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文辞浅陋。(大意相同即可)
(2)①对当今文化现状的焦虑(惆怅):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
②对一些中华文明(传统文化)逝去的怀念:对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③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企盼:继承传统、不忘经典,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进入教师资格微信学习群。
备考推荐:历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试题库
零基础如何备考?233网校零基础取证班购课即送教材,5大基础班级教学,给您备考指路,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