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5~6岁是学前晚期,即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2.【答案】B。解析: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3.【答案】C。解析:家长委员会是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管理的主要形式。
4.【答案】A。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肩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5.【答案】B。解析: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观察模仿学习。
6.【答案】C。解析: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7.【答案】A。解析: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
8.【答案】D。解析: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研究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9.【答案】B。解析:l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10.【答案】A。解析: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11.【答案】D。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2.【答案】C。解析: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指口语的学习。
13.【答案】B。解析: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所以只能单独玩。
14.【答案】C。解析: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不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
15.【答案】B。解析:家长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参与学校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
16.【答案】C。解析:幼儿想象过程的方向、想象的结果、想象的丰富程度受其情绪的影响较大。
17.【答案】C。解析:儿童学习概念的方式主要还是向成人学习。
18.【答案】A。解析:在幼儿语音发展阶段,元音和辅音是同时出现的。
19.【答案】C。解析:儿童语法结构变化不包括副词运用。
20.【答案】C。解析:艺术是创造能力。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教育是要把人类历史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到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同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这些阶层所制定的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这种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既是连续的。又是阶段性的。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不会达到发展潜能的目的。
(3)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呈金字塔型,由上至下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结合教育目的,符合社会的要求。
2.【答案要点】(1)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之后,随着幼儿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他们的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2)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
(3)理智感。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一般来说,在幼儿5岁左右。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
3.【答案要点】(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整洁优美,教具应该密切配合教学内容,不必过于新奇。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
(3)注意教学的方法,控制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控制好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4)妥善地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教师既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要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幼儿注意的偶发事件。
4.【答案要点】(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