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幼儿知道“冬天太冷,最好不要到户外去”,这反映了幼儿()。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2.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常会把他抠掉,这是()的表现。
A.情绪冲动性
B.情绪易变性
C.情绪两极性
D.情绪感染性
3.2岁的幼儿说出“骑车”一词时,既可能是体现情感的功能,表示“我喜欢骑车”,也可能是体现意动的功能,表示“我想骑车”。3岁之后。幼儿能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反映出幼儿的语法发展是()。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不完整到完整
D.从情境性到连贯性
4.在婴儿期,儿童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A.模仿
B.操作学习
C.使用工具
D.习惯性
5.为避免儿童因模仿影视作品的反面人物而形成不良品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下列最恰当的做法是()。
A.避免幼儿看此类影视作品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尽量选择反面人物少的影视作品
D.选择有正面榜样作用的影视作品
6.《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A.教育教学
B.行为规范
C.保教结合
D.日常教育
7.在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中,感觉训练的重点是()。
A.视觉训练
B.听觉训练
C.触觉训练
D.嗅觉训练
8.在布置自然角时,教师让幼儿讨论决定该饲养何种动物。这遵循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中的()。
A.目标导向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幼儿参与原则
D.经济性原则
9.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为主。
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行为习惯
D.卫生习惯
10.活动区是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的不同角落、区域,()是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的基础。
A.空间
B.材料
C.隔离
D.活动规则
1.【答案】C。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冬天太冷,最好不要到户外去”是幼儿对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2.【答案】A。解析: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体现了情绪的冲动性。这种现象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
3.【答案】A。解析:幼儿早期的语言有表达情感、意动和指物三个方面的功能。最初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以后才逐渐分化,这体现了幼儿的语法发展是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的。
4.【答案】C。解析:婴儿的探索活动主要借助于自己的身体,如当他哭喊时,总能引发养育者的抚慰反应,经过多次重复,婴儿就知道了“哭喊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这就是婴儿使用工具的第一个阶段——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
5.【答案】D。解析: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总是“睁着眼睛”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为了避免儿童因模仿影视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而形成不良品德,成人最好是为幼儿选择有正面榜样作用的影视作品。
6.【答案】C。解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指出,“教师应注重保教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答案】C。解析:蒙台梭利认为3~6岁儿童的教育首先应该从感知训练开始,使他们直接接触实物,储存大量的感性经验。触觉训练是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
8.【答案】C。解析:教师在布置自然角时,让幼儿讨论决定该饲养何种动物,遵循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中的幼儿参与原则。
9.【答案】C。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10.【答案】B。解析: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媒介,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因此,材料是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的基础。
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进入教师资格微信学习群。
备考推荐:历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试题库
零基础如何备考?233网校零基础取证班购课即送教材,5大基础班级教学,给您备考指路,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