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4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客观题预测(第一批)

来源:233网校 2014年6月4日

2014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客观题预测(第一批)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8、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0、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1、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4、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15、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16、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答: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
  17、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18、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19、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0、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考前多做试题:2014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冲刺必做!!

  考试,没一点把握怎么办?跟着老师,用3天时间,轻松把握考试重点,一次过关!!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